-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秦腔》含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①我曾经在西府①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自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尘土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②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③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
④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⑤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⑥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
⑦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注释】①西府:陕西省西安以西的部分地区,是秦腔的发源地。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看排演的观众“哇地一声叫倒好”,只是开玩笑而已,并不是对演员的表演不满意。
B.秦腔的排练条件艰苦,但演出的戏台讲究,说明村民不重视排练过程,只注重演出结果。
C.演出的幕布已经放下,但锣鼓一直“叮叮咣咣不停”,渲染出观众盼望开演的焦虑情绪。
D.村民们不爱看生戏爱看熟戏,因为他们不追求表面的新鲜刺激,追求陶醉于其中的乐趣。
2.如何理解第⑤段的画线语句“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3.第⑥段提到“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请联系全文,说说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
【答案】
1.B
2.这句话是写秦腔演员声如炸雷,全场观众为之震撼;表现观众迷醉于演唱时的感觉。侧面表现了秦腔演员唱腔的高亢雄壮,震撼之大、传播之广,也表现了观众的感受之细腻、欣赏之投入。
3.社会环境:田野间能见到汉唐遗迹(留存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村村都有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花草之眼》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橘子》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李暖暖从家里跑了》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陆地上的船长》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梦里不知身是客》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民间文学:日常生活的审美形态》《民间文学的遗产化保护》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民间文学述要》《民间文学的“日常生活”与“审美”》含答案.docx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命若琴弦》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