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100.01CCSB1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638—2024
农牧交错区土蝗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thecontrolofgrasshoppersinagro-pastoraltransitionzones
2024-08-20发布2024-09-20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638—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锡林郭勒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敖汉旗农牧局、宁城县农牧局、喀喇沁旗农牧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嘉兴、杨春喜、李哲、王静、曹梦宇、秦晓玲、王晓玲、宋宝香、郭俊秀、薛青青、李延军、张莹、罗国君、马小童、董春浩、杨艳梅、王清华、李绍杰、于飞、刘丹竹、白航岩、高腾达。
DB15/T3638—2024
1
农牧交错区土蝗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蝗定义、土蝗常见种类、防控区域、虫口密度调查、防治指标、防治方法、施药方式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土蝗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183农药使用人员个体防护指南
DB15/T380土蝗测报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土蝗grasshopper
除飞蝗以外的蝗虫统称为土蝗。
4土蝗常见种类
主要为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宽翅曲背蝗、黄胫小车蝗、短星翅蝗、笨蝗、长翅燕蝗、轮纹痂蝗、鼓翅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其中侵入农田优势种为亚洲小车蝗、宽翅曲背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长翅燕蝗、红腹牧草蝗等,交错区为害的优势种为亚洲小车蝗、轮纹痂蝗、短星翅蝗、笨蝗、红腹牧草蝗等。
5防控区域
农田及农田周边500m范围内农牧交错区。
6虫口密度调查
调查时间
DB15/T3638—2024
按照DB15/T380规定,5月中旬~7月下旬,每10天调查一次。当土蝗混合种群密度达10头/m2时,改为5天调查一次。
6.2调查地点
选择不同生境的农田及周边500m范围内。
6.3调查方法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主要受害作物不同类型田各2块,地块样筐取样5点,样框规格为1m2(规格:长×宽×高,1m×1m×0.5m),检查结果记录土蝗混合种群密度。
7防治指标
农牧交错区土蝗防治指标为10头/m2,防治适期为3龄前;农牧交错区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下的中低密度发生区,重点实施生物防治;农牧交错区土蝗密度在20头/m2以上的发生区,重点实施化学应急防治。
8防治方法
8.1农业防治
农牧交错区土蝗常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
8.2生物防治
8.2.1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
保护和利用鸟类、青蛙、螳螂等蝗虫天敌,控制蝗虫危害的发生。
8.2.2利用生物农药防治
微孢子虫防治:将0.2亿微孢子虫80mL/667m2,兑水稀释至10倍(1:9)混匀施药。如果蝗虫发生密度高、或者处于成虫期,可以适当增加使用剂量1~2倍。
苦参碱防治:将1.5%苦参碱可溶液剂50mL/667m2,兑水量30kg/667m2。
8.3化学防治
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mL/667m2,兑水量30kg/667m2。
将45%马拉硫磷乳油80mL/667m2,兑水量30kg/667m2。
9施药方式
按照GB/T8321、NY/T1276和NY/T4183规定,车载喷雾机器或者大型拖拉机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505T 21—2024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基金工作规范.docx
- DB1505T 20—2024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规范.docx
- DB1505T 19—2024医疗保障经办业务服务规范.docx
- DB1504T1045-2024大银鱼繁殖保护技术规范.docx
- DB1501T 0063-2024 生物制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docx
- DB1501T 0060-2024人工增雨(雪)地面催化剂发生器检查操作规程.docx
- DB1501T 0058-2024火灾调查电子数据提取技术规范.docx
- DB1501T 0057-2024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ocx
- DB1501T 0055-2024黄芩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37T 3439.64-2018 鲁菜 糟熘三白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