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传播学理论嬗变
把关人
2021真题展示:
把关人在智能传播中涵义的实践及理论变化,新的价值意义(北师大)
社交化媒休时代信息内容的把关方式(东北财经大学)
把关人要点和意义(上交)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如何把关(扬州大学)
结合实际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的价值(青岛大学)
简述把关人理论新媒体时代的变迁(暨南大学)
列举的是微博上的乱象,结合把关人理论,谈谈如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把关问题(深圳大学)
传统媒体的把关人
理论发展
提出:把关人理论(gatekeeper名词解释)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库尔特?卢因于1943年《食物习惯背后的力量和改变的方法》一文中提出,在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再次论述这个概念,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这一模式说明,新闻报道是一个对事实加以取舍的过程。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新媒体时代,由于人人皆媒的现状,把关人角色的泛化,使得政府和新闻媒体的把关功能弱化;甚至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把关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算法。
发展:
①怀特的简单把关模式
1949年怀特通过对新闻编辑的个案调查,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1950年,他发表了这次调查的报告《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新闻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的过程。认为新闻把关是高度主观的东西,依赖于把关人的实际经验、态度、价值判断等。
②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它是对怀特单一把关模式的修正与发展,展示了信息流通网络中一系列的把关环节。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在理论上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化缺陷,揭示了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动态、连续、多环节。但是,它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平等化,不分主次,忽视了各把关环节重要性的不同,且没有注意到媒介组织受到的社会制约。
③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把关模式”
盖尔顿与鲁奇1965年在《国外新闻的结构》一文中提出了“选择性守门模式”。它的中心观点:原始新闻事件的某些特点影响了它们是否会通过把关进入传播渠道。盖尔顿与鲁奇认为新闻的筛选活动依据三个基本前提:附加性前提;补偿性前提;排除性前提。
④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对麦克内利模式的修正和完善,认为把关者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新闻从业者居于主要地位,又以新闻采集和加工阶段为要。
他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不是有闻必录的,他会进行取舍和加工。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主要把关人是编辑。这一阶段相前者更具决定意义。
⑤1957年麦克莱恩、韦斯特利模式
在信源(A)和接受者(B)之间存在一个大众传媒(C)。X代表各类事件。这些事件有的直接由信源传给接受者,或者通过媒介传递,有些则绕过信源A而直接进入媒介,由媒介传递给接受者。这一模式显示,并不是A所知的所有事件都能传递给B,有些是媒介所不知的,有些是媒介认为不值得传递的,在这里媒介起了把关人的作用,虽然信源也会起把关人的作用。
⑥休梅克和里茨的五层把关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和里茨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社会体制层面以及文化层面。
把关的标准
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根据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信息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即一则信息是否成为新闻。
(1)真实,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标准;(2)及时和新鲜。
事实本身的影响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奇通过对国际新闻的选择标准进行详细研究,他们认为,有几种要素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事件的时间跨度、强度或阈限价值、事实的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性、事件的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一个事件并不是只有具备上述全部要素才能成为新闻,但如果一个事件所有的新闻要素含量都偏低的话,那么这个事件就有可能被排除在新闻之外。
个人或机构预定的选择标准(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西方学者认为把关人的选择是建立在个人或团体的实践经验、态度和期望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可能是基于个人的喜恶,也可能是一套预设的原则方针的体现。我国学者认为,我国媒体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与西方传媒有所不同。媒体选择新闻首先是党性原则以及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宣传纪律,宣传主管部门的意见,然后才是新闻价值与宣传作用等。
潜网的存在
美国的布里德发现报社内部存在一张微妙而有力的控制网,即潜网,可以理解为人情网、关系网或其他网。它不仅本身对信息起把关作用,而且还对把关者起控制作用。总之,把关者的受控因素,是复杂而多元的,主要来自个人、群体和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