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背景知识。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分析清兵卫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主题,提升合作探究与思维能力。
借助文本分析,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中的作用,并进行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尊重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敢于坚持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个性的压抑,引发对如何保护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清兵卫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对葫芦的热爱以及这种热爱被扼杀的过程。
体会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
深入挖掘小说主题,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尊重和保护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知识、生字词等,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梳理情节,培养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主题等问题,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拓宽思维。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内心世界,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这些爱好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比如有的同学喜欢绘画,用画笔描绘多彩的世界;有的同学热爱音乐,在旋律中感受情感的起伏。那大家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爱好呢?(请几位同学回答)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男孩的世界,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对葫芦的痴迷。这个小男孩叫清兵卫,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看看他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作者介绍
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代表作有《暗夜行路》《到网走去》《在城崎》等。
2.背景知识
《清兵卫与葫芦》写于1907年,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之后,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的封建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渐兴起。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压抑。志贺直哉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呼吁人们尊重青少年的个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小说围绕清兵卫和葫芦写了哪些事情?
请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梳理文章的脉络。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章围绕清兵卫和葫芦主要写了以下事情:清兵卫痴迷于葫芦,经常去看、去买葫芦;他买到了一个很便宜但非常喜欢的葫芦,被古董商看到并出价五十块钱,清兵卫拒绝了;清兵卫的父亲发现了他藏的葫芦,将其砸坏;教员没收了清兵卫最后一个葫芦,并以高价卖给了古董商。
情节发展脉络:开端(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发展(买到心仪葫芦,拒绝高价出售)高潮(父亲砸坏葫芦,教员没收并卖掉葫芦)结局(清兵卫被迫放弃葫芦爱好)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清兵卫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句子
外貌描写:他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就到小河边去看河中的蝌蚪的形状,或者到附近田里去看螳螂的活动。
语言描写:这个葫芦卖多少钱?五块钱。五块钱!清兵卫用吃惊的眼光望着他。
动作描写:清兵卫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
神态描写:清兵卫显出害怕的样子,怯生生地向四面看了一下。
心理描写:清兵卫想,他们大概是嫉妒我收藏的葫芦。
2.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描写所体现的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清兵卫是一个天真、痴迷、执着、倔强、孤独的孩子。他对葫芦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纯粹而真挚的。他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坚持自己的爱好,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当他的爱好被父亲和教员粗暴地扼杀时,他只能默默地承受,显得孤独无助。
3.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清兵卫的父亲、教员
父亲:专制、粗暴,不理解孩子的爱好,认为清兵卫玩葫芦是没出息的行为,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扼杀了孩子的爱好。
教员:虚伪、保守,表面上教育学生,实际上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破坏了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