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清单.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3.1水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举例

陆地内循环

③降水;

⑧植物蒸腾;

⑨蒸发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以及该流域内的降水

海陆间循环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⑥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①长江参与了地表径流环节;

②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环节

海上内循环

①蒸发;

⑦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未登陆的台风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季节(时间)分配不均的状况,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扩大水面面积;增加下渗,补给地下水;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植物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意义

含义

理解

促进水体更新

在水循环系统中,水的连续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气态水、液态水与固态水,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始终相互转化、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有变化;平衡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进行

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

水循环对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动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环促进了海陆之间、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收支平衡

联系海陆的主要纽带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

陆地通过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

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主要通过降水、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

此外,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2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太阳辐射)支(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情况,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季节分布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2)产生的影响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石斑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影响气候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纬度

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洋流

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水温度较低

季节

一般情况下,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深度

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2000米变化幅度较小,2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方向

规律

水平方向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方向

中低纬度海区

一定深度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