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小米蕉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docx

册亨小米蕉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册亨小米蕉栽培技术应用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实施

摘要:小米蕉是一种香甜软糯、口感独特的粉蕉品种,是册亨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小米蕉作为一种热带水果,其栽培与病虫害防治都十分关键,合理应用相关技术,才能够保证小米蕉的稳产与增产。本文将以册亨县为例,对该县小米蕉栽培情况进行概述,具体分析小米蕉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难点和策略。

关键词:册亨县;小米蕉;病虫害防治

小米蕉是香蕉属植物的一个品种,原产于东南亚,是一种粉蕉大类的香蕉,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小米蕉的生长周期较长,挂果时间比其他香蕉品种多4~5个月,糖分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抗逆性较强。册亨县的小米蕉种植面积较广,且栽培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合理应用小米蕉栽培技术,能够使小米蕉栽培的效益达到更高的水平,提升小米蕉种植的实际价值。

1册亨县小米蕉栽培情况概述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与滇黔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小米蕉的適宜栽培区。册亨县自2015年开始引进小米蕉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米蕉生产基地,小米蕉也成为册亨县的特色农产品和地方名片[1]。

册亨县小米蕉的栽培主要分布在北盘江沿岸的岩架镇、洛凡镇、大河镇、乐元乡等地,其中以岩架镇和洛凡镇为主,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小米蕉的栽培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种植模式;二是以农户为主体,自主种植、自主销售的散户种植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规模化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小米蕉的品质和效益,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成本;散户种植模式有利于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但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品质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册亨县小米蕉的栽培周期一般为14~16个月,分为苗期、生长期、花果期和采收期四个阶段。苗期为从种植到分蘖的前4~5个月,主要进行田间管理和水肥管理,保证苗木的健壮生长;生长期为从分蘖到抽穗的中间6~7个月,主要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植株茎叶生长和分蘖;花果期为从抽穗到采收的后3~4个月,主要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采收期为从果实成熟到采摘的时间,主要进行果实的采摘、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工作,保证果实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然而,随着小米蕉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连作年限的增加,小米蕉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小米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册亨县小米蕉主要受到芭蕉损伤线虫病、芭蕉黄萎病、芭蕉枯萎病、芭蕉叶斑病、芭蕉腐烂病、芭蕉蚜虫、芭蕉象甲、芭蕉切叶螟等病虫害的危害,其中以芭蕉损伤线虫病、芭蕉黄萎病和芭蕉蚜虫为主,危害程度较高,危害面积较广,危害损失较大。据统计,小米蕉的病虫害危害损失率平均为15%~2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30%~40%,严重影响了小米蕉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民的收益和积极性。

2小米蕉栽培技术应用

2.1选地整地

小米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5.5~6.5的砂壤土或壤土上种植。一般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年均气温16~28℃、年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60%~80%的地区。小米蕉对光照要求较高,应选择向阳、通风良好、无大风、无冰雹的地块。小米蕉不耐寒,冬季最低气温不宜低于5℃,否则会影响生长和结果。小米蕉不耐盐碱,土壤盐分含量不宜超过0.15%。

小米蕉的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以利于土壤松化、通气、杀菌和提高肥力。整地方式有平地、畦地和垄地三种,可以根据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方式。平地适用于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整地深度为30~40厘米,整地后覆盖有机肥或秸秆等覆盖物,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畦地适用于排水不良、土壤较重的地块,整地深度为40~50厘米,畦宽为1.2~1.5米,畦高为20~30厘米,畦间留有30~40厘米的水沟,以利于排水和灌溉。垄地适用于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较轻的地块,整地深度为30~40厘米,垄宽为1~1.2米,垄高为15~20厘米,垄间留有20~30厘米的水沟,以利于排水和灌溉。册亨县的小米蕉大多为规模化种植,主要应用平地的形式进行整地,并且适当进行有机肥的施用[2]。

2.2挖坑回坑

小米蕉的挖坑回坑一般在冬季进行,以利于土壤松化、通气、杀菌和提高肥力。挖坑回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挖坑后回坑,即在整地后,按照种植密度和行列距,在每个种植点挖一个直径为40~50厘米、深度为30~40厘米的圆形坑,将坑内的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然后在坑内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等基肥,再将底土和表土按比例混合,填回坑内,使坑口略高于地面,形成一个直径为20~30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的小土堆,以利于种植。二是边挖坑边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