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诗》第十二一、汉代的“诗”二魏晋南北朝的“诗”三、唐代的“诗”四、宋代的“诗”
《诗》第十二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没有谱子的,便给制谱;有谱子的,也得看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地方,便给改动一些。这就是“协律”的工作。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简称就叫“乐府”。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用一般人所喜欢的调子,歌咏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自然可以风靡一世。汉代的“诗”——汉乐府(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
《诗》第十二东汉时候,这些乐歌已经普遍化,文人仿作的渐多。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十九首”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不在字面上用功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到唐为止,这是五言诗的标准。《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汉代的“诗”——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第十二魏晋南北朝的“诗”五言诗进一步发展,阮籍、曹植等人均作出很大贡献,而后,受玄学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抽象说理的玄言诗。
《诗》第十二魏晋南北朝的“诗”——山水田园诗-陶谢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陶是写意,谢是工笔。谢诗从制题到造句,无一不是工笔。他开了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他所以成为大家,一半也在这里。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玄言诗的尾巴)陶渊明-田园诗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谢灵运-山水诗第一个全力刻画山水的人
《诗》第十二唐代的“诗”齐武帝永明年间(西元四八三至四九三),“声律说”大盛。四声的分别平仄的性质,双声叠韵的作用,都有人指出,让诗文作家注意。初唐时候......沈佺期、宋之问奠定了律诗的体制....这就是八句的律诗。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
《诗》第十二唐代的“诗”——李白宫体诗渐渐有人觉得腻味了;陈子昂、李白等说这种诗颓靡浅薄,没有价值。可是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行路难》)歌行体。《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第十二唐代的“诗”——杜甫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杜甫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律诗:沉郁顿挫
《诗》第十二唐代的“诗”——中晚唐诗人中唐:元稹、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开始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嘲风雪,弄花草”是没有意义的。晚唐:李商隐、杜牧
《诗》第十二宋代的“诗1.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2.宋诗散文化,到苏轼而极,他将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6讲+亚洲.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7讲+各具特色的地区.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2讲+中国的自然资源.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6讲+南方地区.pptx
- 第8讲+不同类型的国家-一、日本、俄罗斯和印度+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第11讲+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8讲+走近国家+一、日本、埃及、俄罗斯和法国.pptx
- 第3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湘教版).pptx
- 第14讲+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2讲+地球的面貌+二、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