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分析.docx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在经济时代背景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近几年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利用植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可以实现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多收一季大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为明显,为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需大力推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本文结合实际生产,首先简要分析了如东县植保工作现状,其次阐述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最后提出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要求,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其在农业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江苏省如东县而言,当地的植保技术人员为满足大豆及玉米作物的生产要求,提高耕地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解决其在生长环节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通过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实现对大豆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绿色高效生产,从而推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线,大豆、玉米主要病虫害协调防控为重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

1如东县植保工作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江苏省如东县的耕地面积可以达到162.75万亩,一年内的种植农作物面积可以达到15万hm2左右,当地的粮食产量总体呈现出增长的状态。在新的形势下,如东县从2022年开始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利用植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从而使两种作物间的光合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可以实现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多收一季大豆,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最大利用光照、水肥、空气等,这样能增加大豆和玉米的产量,解决以往农作物种植中的难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还需考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近几年来,植保人员在农业种植领域内大力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当地创建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并成立了专门的植保专业合作社,以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缓解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高当地农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使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增长。

2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农业生态调控

通过大力推广抗病大豆及玉米品种的方式,引导当地农户开展合理种植工作,优化当前大豆以及玉米种植活动中的密度,改善当地的田间土肥情况,利用优良栽培技术来实现秸秆还田、农田生态项目。也可在农业领域内设置天敌诱集带,注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使植保人员可以运用全方位调控的方式,利用人为方式,强化当地大豆及玉米植株的自然防控,保证作物具有较高的抗病虫害水平[1]。

此外,还需结合当地的情况,选用抗病虫品种。例如,可结合江苏地区的情况,选择早熟型大豆品种以及中晚熟型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其中金龙大豆为当地常见的早熟型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倒伏、耐旱的特点,生长周期在95天左右,植保人员可以引导农户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上旬种植。而南京887大豆、鲁豫19号大豆可以称作中晚熟型的大豆品种,该品种的总生长期是115天左右,农户可以在5月中旬~6月上旬进行播种。植保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可以将红旗1302、中江玉1601、萃甜糯516作为优选品种[2],其出籽率可以分别达到83.8%、83.8%、65.3%,更适合当地的土地情况。植保人员选用最为经济且有效的方法可实现生态调控,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另外,植保人员在生态调控环节,也需及时清除田间以及地头的杂草,使病虫的寄主植物以及栖息场所不复存在,从而有效提高大豆以及玉米的后续收获率。另外,也可运用土壤翻犁、玉米及大豆收割等操作,带领农户实行秸秆粉碎操作,使群众不会在作物收获完毕后燃烧秸秆,而是通过深翻以及腐熟还田的方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减轻病虫害对玉米以及大豆的危害。若当地前年已经发生病虫害情况,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植保人员可以让下一茬种植大豆,运用轮种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基数[3]。

2.2物理防治

为防止大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其应增加在大豆以及玉米生产环节,加大对光、电、热、放射能、温度及湿度等物理因素的了解,运用物理防治的方式,配合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控。

首先,在田间易发生病虫害的区域放置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大豆食心虫等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在放置诱捕器时,要注意诱桶要高出作物10~20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