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东营的民俗及其土话方言
东营历史上不同规模的移民为黄河口带来了新的人口
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和民俗习惯。而因为石
油开发、农业开垦形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让
东营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带有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
点。民间文艺,是东营人民在日常生活和消闲中创造的产物,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吕剧、虎斗牛、陈官短穗花鼓、
枣木杠子乱弹、盐垛斗虎、芯子等。
东营民俗文化
吕剧
吕剧发源于东营区时家村,始成于1900年,已有近百
年的发展历史。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化而来。它
是通过对山东琴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并吸收融合了其他民
间曲艺如“大鼓”、“弋阳腔”、“坠子”、“花鼓”等的
艺术精华,同时又借鉴化用了“五音戏”、“柳腔”、“京
剧”、“河北梆子”等剧种中能适用于吕剧的某些腔调、艺
术表演程式及其他成份,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而逐步形
成的。
虎斗牛
虎斗牛是道具舞蹈的一种,为利津县利津镇大北街所独
创,过去人们也有称之为“老虎灯”的。本节目已
载入《中国民间舞蹈.山东卷》。据考证这个民间舞蹈
始创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首创人是王继先。
用竹子和毛头纸制作老虎头,用白布彩绘成老虎皮,又用竹
子拧成虎尾;牛头也是用竹子扎制,糊上多层毛头纸成形。
多年后,扮演虎头的王树清又对这个舞蹈不断进行改进,形
成了程式化的套路,逐步成了现在的“虎斗牛”。舞蹈共有
四个角色:牛、虎、猴、牧童。其中牛、虎均为两人扮演。
扮虎头的人右手抓虎口中的舌头根,作出老虎张牙舞爪的动
作,左手摇动虎铃发出叮铃铃的响声;扮虎尾的人左手抓住
“虎头”的腰带,右手拿着竹子拧成的虎尾,弯腰从胯下向
后伸出,作出虎尾扫、摇、剪等动作。牛虎相斗,表现了老
虎的威武凶猛和牛的倔强勇敢,还有牧童和小猴的机智。通
过多种跑场,表演,以及过桥、戏猴、虎扑牛、牛抵虎等惊
险而有趣味的套路场面,展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
陈官短穗花鼓
陈官短穗花
鼓起源于明清时期,清朝道光年间广为流传。起初它是
穷人们乞讨的一种“家什”,由逃荒要饭的流浪艺人编练而
成。经过几代艺人的创造,花鼓技能不断翻新,不断提高,
日久天长便形成一种技艺独特的民间舞蹈。随着社会发展,
“短穗花鼓”已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了群众自娱自
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经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不断挖掘抢
救,陈官短穗花鼓这一民间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表演形
式日渐成熟、完善。如今,在陈官乡,短穗花鼓的第三代传
人张兆海把花鼓技艺带进了校园,一批由小学生组成的花鼓
队正在茁壮成长。
枣木杠子乱弹
在山东省广饶县
民间,流传着一种已经有着三百多年历史、被称为“枣
木杠子乱弹”的小调。该小调始创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朝
康乾盛世。因其演唱者手持枣木做成的梆子边击边唱,杂之
以各类民间乐器伴奏而得名。“枣木杠子乱弹”唱腔十分优
美动听,广受四村乡邻欢迎。“枣木杠子乱弹”有曲调七十
余种,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演唱时,乐器
以扬琴、柳琴、三弦为主,二胡、板胡、梆子、碟子等乐器
相辅,演奏者身兼演员,唱腔十分优美动听,深受当地村民
喜爱。“枣木杠子乱弹”流传下来可演唱的历史曲目有四十
八个,所演唱的主要内容,一是民歌民谣,如《正对花》;
二是断章于优秀传统戏曲的曲目,如《许仙游湖》;三是历
代文人墨客之诗词歌赋,像民做英雄岳飞的《满江红》等等。
盐垛斗虎
盐垛斗虎在舞狮动
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借用老虎的抓、扑、咬、
剪、冲、跃、拍等动作编排了一整套打虎套路。表演时先由
教师爷用钓鱼鞭(一种独门兵器:2米长的腊杆上部用铁环
连接米的绳索,上系长25公分、重3公斤的铁制鞭头)在
锣鼓声中表演,打出一个直径约50米的圆场,名曰“开场
子”。接着由多名打虎英雄上台进行武术表演,随后由两名
武术水平较高的队员充当打虎英雄,4人扮演两只老虎(每
只虎由2人组成,1人戴虎头,1人披虎衣带虎尾)上场表
演与虎戏斗。两只老虎跑跳翻滚,摇头摆尾,千姿百态;两
名打虎英雄或挥舞刀、棒,或赤手空拳,引逗老虎,在锣鼓
声中,做出各种武打情节。中间穿插滑稽高跷、旱船表演等,
场面蔚为壮观。
中国齐笔
广饶的齐笔和浙江
湖笔、安徽宣笔、河北衡笔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笔。齐笔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