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水田驱动耙》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赣质监标字[2017]19号《省质监局关于确定2017年度第三批江西
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机械化
技术推广监测站负责承担《水田驱动耙》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
(二)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标准项目
2016年6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监测站组织技术
骨干就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标准化工作的
相关规定并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同志组成。工作组成立后,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内部分工
及进度要求,责任落实到人,了解我省水田驱动耙产品的基本现状,编写标准草稿。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标准初稿
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工作组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快递、实地调研、试验验证等方式,
广泛听取生产企业、农业大户、农业管理部门等的意见,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查阅了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标准初稿。
3、召开标准制订工作研讨会,形成征求报审稿
地方标准项目下达后,2017年10月,组织召开了标准制订工作研讨会,地方标准起草工作组人
员进行了讨论,对标准的制订原则和制订内容进行了研讨,起草组整合了各相关单位、各有关专家提
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形成了标准报审稿。
(三)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共有8人:潘松、廖禺、刘峰、李飚、王康军、叶春、陈立才、贺捷。根据任
务分工,潘松总负责,廖禺主要做了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前期相关资料的收集、标准制订初稿的起草
以及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修改等工作,其他同志一起参与调研、汇总专家意见等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1、与有关法律法规一致,并与现行有效标准相协调,同时符合我省省情。
2、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1、标准内容框架
a)术语和定义;
b)产品型号;
c)要求;
d)试验方法;
e)检验规则;
f)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2、范围的确定
考虑到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方面,并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该
标准适用于我省水田驱动耙的管理。
3、项目及指标的确定
本部分是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经过起草工作组研究,广泛征求行业各相关单位意见,通过实地
调研、试验验证等方式,最终确定本次制订工作要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相关文件要求协调一致、学
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三、预期的社会效果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用标准化手段促进水田驱动耙的管理,切实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对我
省的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建议各级相关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就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使相关执
行人员了解标准、熟悉标准,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