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相应的位置上贴上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南登封市古观星台(34°26’N,113°E)院中的周公测景台,是我国古代用于观测日影的天文仪器,由表(直立的柱子)和圭(与表相连的石座)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在表上时,一年中仅有一天的正午时刻地面上没有表的影子。图1为周公测景台景观图,图2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周公测景台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A.太阳方位 B.昼夜长短变化 C.地球自转 D.黄赤交角存在
2.当该圭基座之外的地面上正午时刻没有表的影子,日期最接近的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答案】1.D2.B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使得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移动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D正确;太阳方位、昼夜长短变化、地球自转都不是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该圭基座之外的地面上正午时刻没有表的影子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达一年中最大,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琪琪最接近6月22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简称正午高度角或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正午时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的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就是一天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最大夹角。它是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
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岩石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平坦海床上,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形成了水下“近岸凹槽”地貌。下图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海床上“近岸凹槽”的形成过程是()
①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②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
③近岸海底物质长期遭受侵蚀搬运形成凹槽④向下流动的海水侵蚀近岸海底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4.“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是()
A.海底水流速度差异 B.海面风速差异
C.海底物质粒径差异 D.波浪大小差异
5.利于“近岸凹槽”形成的季节,其主导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3.C4.A5.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近岸凹槽”的形态可判断出此处为一处受海水侵蚀形成的侵蚀地貌,结合材料可以推测,该地海面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形成一股向岸流,向岸流受到芝罘岛的阻挡后,海岸处水位抬高,促使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此时的海水流速较快,对近岸海床上的物质进行侵蚀和搬运,形成“近岸凹槽”,综上所述,海床上“近岸凹槽”的形成过程是①②④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的强弱主要与海水流速有关,且沉积物颗粒大小为砾石砂砾砂。在近岸处,海底水流速度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较小颗粒的砂砾、砂被侵蚀搬运,较大颗粒的砾石因为不易被搬运得以保存;而离岸较远处,海底水流速度减缓,海水搬运的砂砾、砂先后沉积下来。故导致“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为海底水流速度差异,A正确;海面风速的差异和波浪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向下流动的海水强弱,从而影响侵蚀和搬运作用的强弱,但不是导致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BD错误;海底物质粒径差异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无关,C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不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AC错误;“近岸凹槽”主要受向下运动的海水的侵蚀而成,而该地向下流动的海水强度大小主要受盛行风强弱的影响。结合材料中指向标及所处区域可判断,在冬季,该地盛行强盛的西北风,岛屿西端成为向风岸,使向岸冲击风浪速度加大,向下流动的海水增多增快,使海床侵蚀加剧,更利于“近岸凹槽”的形成,D正确;对岛屿西端而言,东南风为离岸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2024-2025年高三下学期2月省级联测考试 地理 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安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 含解析.docx
- 江苏省苏北四市(连淮徐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江苏省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三次统一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试卷 含解析.docx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地理 含解析.docx
-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陕西省榆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36-2025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15-2025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计量规程规范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JJF 2237-2025电容箱校准规范》.pdf
- 谈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pptx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pptx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度“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NB/T 42051-2015 额定电压0.6/1k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pdf
- CTC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docx
- 国开形成性考核5103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测试(1-3)试题及答案.pdf
- DGJ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4页].doc VIP
- 医学诊断证明书格式文档模板.pdf VIP
- 2024四川雅安市天全县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拟录用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带详解.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道岔详解.ppt
- 49.《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蔚来新能源汽车销售实习综合报告》3800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