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评中国大学的高收费政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和政策,其中最值
得认真检讨的就是高等院校的高额收费政策。笔者从国际对比的角
度,对这一政策作了初步剖析,认为这个政策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它
事实上是假“改革”为名,把政府本应承担的相当大部分的高等教育
投入转嫁给民众,构成了学生及其家庭的严重负担;这样的所谓“改
革”徒然加重社会负担,却丝毫未改变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政
府让大学生的家庭代替它支付了高等教育投资,却并未降低各级官员
奢糜消费的开支,实际上是间接地让学生家庭部分地填补了政府官员
们腐败浪费的资金来源,这样的政策严重违反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一、大学高收费政策的是与非:从舆论看民意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开始实行高收费政策以后,“高
等教育产业化”变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改革”措施。大学的收
费标准越来越高,而贫困家庭学生弃学、乃至学生和家长自杀的现象
也越来越多。大学高收费政策夺走学生和家长生命的案例,与权贵阶
层一掷千金的奢华,构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然而,政府对这样的严
重社会问题似乎始终漠然忽视。与此同时,民间和舆论对这一政策的
批评则接连不断。笔者将10年来搜集的一小部分对大学高收费政策
的批评文章列举如下:
早在1994年,《改革时报》就发表过一篇长文──“大学上得起
吗?”[1],该文作者指出,由于各地的大学陆续开始提高收费标准,
“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他以湖北、南京两地先后有大学女生因
无力交纳学费而服毒自杀的惨剧为例,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令人心颤的
警告。
半年以后,《亚太经济时报》发表了刘勇的文章,该文的标题是,
“穷人家的孩子还能读得起大学吗?”。刘勇引述了一位老经济学家
的话:“把教育当成商品是社会的悲哀[2]。”
1996年,一位作者有感于河南省当年有167名高校新生因为无力
支付学费而不得不放弃深造的机会,在一篇文章中忧心忡忡地发问:
“河南一地如此,全国又有多少优秀青年中断了成材之路?[3]”
1999年,一些作者撰文批评了“教育产业化”政策,认为这个似
是而非的“改革”口号其实存在着一系列问题[4]。
2000年初,《工人日报》发表了题为“教育界高收费阴影笼罩”
的文章。文章抨击了假“改革”为名的教育界高收费政策:“办大学
已经成为高收费的一块特区。”该文作者认为,中国高校的收费相对
于老百姓的收入来说,实在是太高了[5]。
针对有些经济学家鼓吹通过“教育产业化”来“扩大内需”,国家
统计局主办的杂志2000年连续刊登文章予以驳斥。一位作者指出:
“用教育消费来扩大内需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6]”另一位作
者列举了以下事实:1997年高校学费提高后,当年即有11%的学生
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进一步指出:“高昂的学费必将把绝大多
数工农子女淘汰出局,这显然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7]”
2000年春,《北京日报》也刊登了题为“穷人的孩子上大学难”
的文章[8]。同时,《中国青年》杂志也接连发表文章,批评高等院
校的高收费政策。在“穷孩子迈不进大学校门”这篇长文中,作者提
到,福建省武平县的朱丽芳、朱武星双胞胎姐弟同时以优异的成绩分
别考上了厦门大学和厦门医学院,可是他们的家庭无力交纳每年至少
1.5万元的学费,于是姐弟两人只好望大学的校门而兴叹[9]。另一位
作者则观点鲜明地指出:“看来我们对教育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而让老百姓承担沉重的教育负担,不仅有失社
会公平的原则,更是一种短视行为。[10]”
吉林省的一位作者针对“高校高收费”政策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
力、物力,用来办大事;试看卫星上天、核弹试爆、“亚运”盛会、
港澳回归,只要最高当局一声令下,必然全国回应,攻无不克、
坚无不摧,多么难办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那么集中一点财力加大
对教育的投入,反而办不到,岂不是咄咄怪事?他的结论是,政府之
所以没有大幅度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其根本原因“是不为,而非
不能也”[11]。
在舆论的压力和社会表达出不满后,政府近年曾经出台了一套助学
贷款办法。这一政策属于“政府请客,银行买单”,由于银行的经营
正逐步商业化,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这种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兴趣
索然。因此,对许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规定不过是“空中
楼阁”和难以充饥的“画饼”,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按照银行的要求找
到助学贷款的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优质课件.pptx
- 通桥(2017)2368A-Ⅰ-1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32+48+32m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pdf
- 《炉内喷钙脱硫工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技术方案.doc VIP
- 2024中国酒店业发展规模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pdf
- 电梯安装安全技术交底.doc VIP
- 压缩空气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TSCSJXH008-2024 鲟鱼子酱团体标准.pdf VIP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考试卷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ASTM E415-2021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标准试验方法(中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