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王国维《文学小言》;石钟山记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散文: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走近石钟山;走近石钟山;石钟山在历史上是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课文研读;《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①,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试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8A2B57A1C6B8F2C85CB0EAED40C4F82894BC2D39F64AE6627D776777574710C96A2982A5D0BB6553398D7E5F4D6303B11156A917EB4EF75F035612C03AD96E20;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8A2B57A1C6B8F2C85CB0EAED40C4F82894BC2D39F64AE6627D776777574710C96A2982A5D0BB6553398D7E5F4D6303B11156A917EB4EF75F035612C03AD96E20;人物;月夜绝壁景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悟出了什么?;;理解性默写;1.在《石钟山记》中,“声如洪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的声音,而“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的形状。
2.《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在《石钟山记》中,作者听到水上巨响的句子是“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4.对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李渤从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后聆听他们的声音,“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5.《石钟山记》中,苏轼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跟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是: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6.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7.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8.对于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人们的看法是: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2.《石钟山记》课件(共6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音频+视频).ppt
- 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25张PPT+1个内嵌视频)(含音频+视频).pptx
- 12.2《客至》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含音频+视频).pptx
- 12.小兔的奇遇 课件(共1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 12《词四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石钟山记》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音频+视频).pptx
- 12《石钟山记》课件(共40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音频+视频).ppt
- 12《石钟山记》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课件 (共19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课件(共18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课件(共23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 课件(共24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19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2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21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课件(共26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