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防止欺凌从我做起主讲者:某某老师时间:某某老师
目录01致欺凌者的一封信02校园欺凌案例03校园欺凌案的影响04拒绝校园欺凌
致欺凌者的一封信01第一部分
警惕!警惕!可能受到校园欺凌的信号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2、孩子衣服、鞋子、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3、如厕习惯改变,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
遇到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学生1、保持镇定。2、求救,上学和放学路上要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一人行走。3、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如遇危险情况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尽可能拖延或者先满足其要求,事后再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作为受害学生家长1、直接与孩子讨论。孩子会因羞耻尴尬不愿谈论要适时鼓励,让他们知道可以信任你,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2、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沟通反馈具体情况,加强孩子的行为关注及心理疏导。
作为施暴学生家长1、清楚地告诉孩子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决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2、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3、增强对孩子活动的掌控,花时间陪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校园欺凌案例02第二部分
校园欺凌案例一基本案情:自2017年10月起,高某招揽邱某等14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在校园及周边向未成年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实施抢劫、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等犯罪20余起,被侵害学生30余人,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裁判结果:法院判处首要分子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八个月,其他13名成员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三个月不等刑罚,对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吴某附条件不起诉。
校园欺凌案例二基本案情:2024年3月,贵阳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某班4名学生对1名同学实施殴打、辱骂等欺凌行为。处理结果: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对涉事4名学生的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组织涉事4名学生及家长在公安机关的见证下,向该名同学及家长道歉,并对涉事4名学生进行了惩戒。对涉事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校长、进行问责处理,包括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警告处分等。
校园欺凌案例三张某系睢县某高级中学学生,在学校餐厅就餐时因争座位与同学卢某等人发生口角并引起厮打。张某从后面用胳膊勒住卢某的脖子将卢某摔倒在地,致卢某头部着地受伤。本案启示: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作为未成年人的家长,应加强引导和教育。二是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应进一步加强。三是被害人遭到侵害后,心理疏导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校园欺凌案例四被告人朱某等五人均系北京某校在校女生(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2017年2月28日,五名被告人在女生宿舍楼内,采用辱骂、殴打、逼迫下跪等方式侮辱女生高某某(17岁),并无故殴打、辱骂女生张某某(15岁)。
校园欺凌案的影响03第三部分
受害者难以求助受害者往往因为害怕被报复、担心被嘲笑等原因而不敢向老师、家长或同学求助。这种难以求助的情况会导致受害者长期处于被欺凌的状态,心理创伤不断累积。
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校园欺凌会让受害者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害怕在学校的走廊、操场、厕所等场所再次遭遇欺凌,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强烈的恐惧和焦虑。例如,一个经常被同学在课间推搡和辱骂的学生,每次课间休息时都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时刻警惕周围同学的动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欺凌者的自我合理化欺凌者可能会通过自我合理化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开玩笑”“教育对方”等,从而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和责任感。
旁观者的沉默旁观者的沉默和不作为会助长欺凌行为的发生。旁观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报复、担心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选择沉默,这种沉默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
拒绝校园欺凌04第四部分
学生自身不做受害者不携带过多贵重物品,避免公开显露财物。尽量结伴而行,避免独自前往校园的偏僻区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应对欺凌的技巧。
学生自身不做欺凌者了解欺凌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学会用和平方式表达诉求。
学生自身不做旁观者拒绝煽风点火或成为欺凌者的“帮凶”,在能力范围内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报告欺凌行为。
家庭层面教育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多关注子女在校日常,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舒服的环境下处理问题,也要让子女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最新颁发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特别强调了家庭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作用。
感谢聆听!主讲者:某某老师时间:某某老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