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SEE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
T/CSEEXXXX-YYYY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内窥镜检测诊断应用规范
Applicationrulesofendoscopicdetectorexaminationanddiagnosisforgas-insulatedmetal-enclosedswitchgear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内窥镜检测诊断应用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内窥镜检测诊断的现场检测要求、检测仪器要求、现场操作方法、仪器管理、检测应用场景、判断方法、诊断判据和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内窥镜检测仪对存在可开启的密闭空间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HGIS)或组件的内部探查诊断。其他空间狭窄的电气设备的内窥镜检测诊断可参照本规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6587-2012电子测量内窥镜通用规范
GB/T7674《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T24836《11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33886-2017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电子内窥镜检测仪
GB/T33887-2017无损检测仪器工业光纤内窥镜检测仪
JB/T11130-2011工业内窥镜
DL/T61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DL/T618《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业电子内窥镜检测仪industrialelectronicendoscopicdetector
成像器件将物镜系统生成的图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屏幕显示。由此,用于工业领域对被检测物体内表面进行检测的仪器。
3.2工业光纤内窥镜检测仪industrialopticalfiberendoscopicdetector
采用光纤传像束传像,通过物镜观察,配合其他机械和导光系统制作而成,用于工业领域在不解体的状态下,对被检测物体内表面进行观察的仪器。
3.3景深depthoffield
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范围。
3.4照明均匀度lightinguniformity
在电子内窥镜的有效景深范围内,能够给目标物体提供一致性照明的能力。
3.5镜体lensbody
能够有效插入被检测物体内部的内窥镜工作部分。它的主要描述标是长度、外径等参数,其内置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光电转换系统、操控系统(非必需)等。
3.6一般检测regularmeasurement
适用于用内窥镜检测仪对被检测设备内空间进行较大面积的初步探查。
3.7精准检测diagnosticmeasurement
用内窥镜检测仪对被检测设备内特定部位的内部结构、表面形态、异物位置等进行精准探查,以便在不需拆卸或破坏结构的情况下,对设备缺陷、故障原因作出精确判断,也称诊断性检测。
现场检测要求
4.1人员要求
a)熟悉内窥镜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了解内窥镜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内窥镜检测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b)了解被检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安装调试方法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c)熟悉本标准,并经内窥镜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d)具备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有关安全管理要求。
4.2安全要求
a)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GB26860的规定。
b)检测人员应学习工作现场安全规定,并经培训合格。
c)现场检测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检测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任其他工作。
d)故障(或异常)在运设备使用内窥镜检查前,还需注意如下事项:
1)使用合格SF6专用回收装置,回收相关气室的SF6气体,并对故障(或异常)气室进行通风。
2)使用专用检测仪检验设备内SF6气体含量,根据有毒气体的含量和有毒粉尘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检测人员需穿着防护服并根据需要佩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4.3环境条件要求
a)现场检测工作应在无风沙、无雨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并采取防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066.2-2018 中医治未病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docx VIP
- 技术服务措施及保障措施方案.docx VIP
-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营销【文献综述】.doc VIP
- 2021钻床工考试-初级钻床工考试(精选试题).doc VIP
- 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pdf VIP
- (铁总计统〔2017〕177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管理的指导意见.pdf VIP
- 深圳新桥街道万丰社区大朗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pdf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创新与实施.docx VIP
- 大航海时代OL陆战技巧学习指南.docx
- 集中式山地光伏电站方阵区直流电缆敷设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