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语由来试题解析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语由来试题解析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成语中,出自《左传》的有:

A.青出于蓝

B.水滴石穿

C.破釜沉舟

D.鹏程万里

2.成语“画蛇添足”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3.下列成语中,表示“自相矛盾”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告奋勇

4.成语“杯弓蛇影”出自:

A.《左传》

B.《庄子》

C.《战国策》

D.《史记》

5.下列成语中,表示“自欺欺人”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欺欺人

6.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7.下列成语中,表示“不识抬举”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不识抬举

8.成语“掩人耳目”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9.下列成语中,表示“自高自大”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高自大

10.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1.下列成语中,表示“自满自足”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满自足

12.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3.下列成语中,表示“自以为是”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以为是

14.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下列成语中,表示“自吹自擂”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吹自擂

16.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7.下列成语中,表示“自以为是”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以为是

18.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9.下列成语中,表示“自吹自擂”的是:

A.自食其果

B.自相矛盾

C.自不量力

D.自吹自擂

20.成语“掩耳盗铃”出自:

A.《庄子》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成语“杯弓蛇影”原指古代的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弓影倒映在酒杯中,看似蛇形,会引起恐慌。()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短浅的人,来源于《庄子·秋水》。()

3.“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唐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彩的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4.“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就像对牛弹琴一样,白费力气。()

5.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6.“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7.“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比喻言行不一致或相互抵触。()

8.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9.“掩人耳目”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指遮蔽别人的耳朵和眼睛,后用来比喻用假象来欺骗别人。()

10.成语“自不量力”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寓意。

2.请举例说明“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解释“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景。

4.如何正确运用成语,避免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成语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讨论成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成语的学习和运用来弘扬民族文化和提高国民素质。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ACD

2.B

3.B

4.A

5.D

6.A

7.D

8.C

9.D

10.B

11.D

12.A

13.D

14.B

15.D

16.A

17.D

18.C

19.B

20.D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文档评论(0)

飞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