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情怀、毅力和
创新”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引起了关注和热
评。在毕业典礼上,王树国校长谈到了人生的三点感悟——情怀、毅力和创新,
更是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王校长的三点感悟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联
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的本质是微型阅读,而阅读的核心技能是分析和提炼。“审题”是
分析,“立意”是提炼。
先来分析作文的材料。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事实阐述,王树国校长在毕
业典礼上的发言引起关注和讨论。第二句是王校长的发言重点:关于人生的三点
感悟——情怀、毅力和创新。我们重点看第二句。“情怀、毅力和创新”是做
好一件事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三者间又有其逻辑关联。情怀是精神内驱,
是价值引领。奋斗的人生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怀,但情怀崇高又抽象,情怀若想“落
地”,还需要坚定的毅力支撑。毅力既来自于对情怀的认同,也依赖理性的力量。
如果说“情怀”“毅力”更多强调的是精神力量,是价值观层面,那么“创
新”就是方法论。有了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却没有正确的方法论,埋头苦干,不
懂创新,仍然难以成就辉煌的人生。
审题立意时,最佳的角度是,以某一个关键词为主,以另外两个关键词为辅,
但三个关键词必须形成合力,相辅相成。只就某一个或两个关键词立意,并能写
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也符合要求,但不能算是最佳立意。
【参考立意】
①情怀在心中,敢为天下先
②青年不怠,国家不衰
③胸怀家国,方可行远
④底气,骨气,志气
【优秀范文】
1情怀毅力与创新,勇做时代弄潮儿
王校长言辞诚恳,肺腑之言,和学生分享三个问题:情怀、毅力、创新,听
罢让我不禁思索:二十一世纪的大环境下,人究竟该怎样生存奋斗?将来,不
论走到哪个地方,不论从事哪个行业,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但应当有一个家
国情怀,应当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应当有一个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是一种信
仰,将构成一个人完美的品格。
首先针对情怀,王校长告诫学生心中要有家国情怀。
试想,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既要让自己的小家温馨,同时也要促进社会和
谐,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每个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人生观告诉我们为什么
活着,人生的目的意义,在今不仅仅是教夫相子,更要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
献,小家幸福,大家更要富强,为民族繁荣强盛而不断努力奋斗。林则徐告诫妻
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也曾表白自己对国家赤诚之
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平凡的张桂梅老师,被二十多种疾
病缠身,却数十年来挽救了多少差点辍学的山区女孩儿,把她们供养教育成国家
的一个个人才……这既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目标。只要每个人都有为社会
做贡献的大家情怀,我们的国家怎么能不强大呢?
坚韧的毅力,更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
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正如王校长所说,人生的路途中,
美丽的风景只是良好的祝愿,更多的困难挫折是要面对的,要用坚强的意志和毅
力,去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直到成功。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曾说,他的一个
亲戚的女儿,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这个女孩儿叫莹莹,在小学学习时我曾
经教过她,不是特别聪慧,但却是最踏实最勤奋的。“她总是早早的就进自习室,
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图书馆,是她们学校唯一一个考上南开大学的研究生。”
朋友感慨地说,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始终勤奋如一,她考上南开大学,与她坚强
的毅力是分不开的。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这也是在情理之中。
当今时代社会重构,知识重构,学生要把握机遇,勇立潮头,敢于创新。
我想不仅是大学生,要有这种创新意识,每个人都要思索创新进取。现在各
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创新,小到生活中的购物平台,一些年轻人当网红主播,不是
既锻炼自己,也能代言销售各种产品,服务社会了吗?中国人从“神舟一号”飞
船问世,到“神舟十六号”飞船空间站组合日趋完美的航天历程,不都是科研人
员不断的努力创新的结果吗?因此,创新不分大小,每个人也应该都要不断的尝
试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