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八下)阶段性学情监测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根系,在《社戏》的锣鼓声里,在《回延安》的黄土坡上,在《安塞腰鼓》的铿锵节奏中,在《灯笼》摇曳的光晕下,我们触摸到中华文明跳动的脉搏。少年眼中跃动的曈仁映照着戏台之上的五彩斑斓,映照着江南水乡皎洁的月色;陕北汉子擂响腰鼓时亢奋的呐喊,将冗杂的世俗束缚摲成碎片,磅礴的气势辐射出原始的生命张力,直教人叹为观止。那些撺掇着看戏的乡邻,提着灯笼斡旋人情事故的老者,在时光中褪色的家眷羁伴,都化作《回延安》里湿润的眼眶。当锣鼓戛然而止,锵然的余韵仍在血脉中奔涌,它以最质朴的方式,让每个跃动的灵魂找到文化皈依的坐标。使我们明白: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扬,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关系到我们能否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家园。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脉搏(mò) B.辐射(fǔ) C.磅礴(páng) D.戛然而止(gá)

2.语段中画横线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瞳仁 B.褪色 C.羁伴 D.人情事故

3.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文化的传扬和继承,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关系到我们能否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家园。

B.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扬,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家园,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C.民俗文化继承和传扬,不仅关系到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家园,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D.民俗文化的传扬和继承,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关系到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家园。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社会民俗包括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读懂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

②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

③《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摇着乌篷船前往观戏。

④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⑤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

A.③②①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①⑤③②④

5.巧妙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一项技巧,下列填入情境中的应对,最巧妙的一项是()

热衷科幻王夏夏同学看到正在阅读中华传统诗词的刘冬冬同学,说:“读这些传统诗词有什么用?还是多看看科幻类作品吧,科技引领潮流,科技创造未来!”刘冬冬同学微笑着,对王夏夏同学说:“_______”

A.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有许许多多描写家园的经典之作,更有无数爱国忧民、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他们都是滋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沃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乘坐神舟驻足天宫的桂海潮送来中秋的宇宙级浪漫祝福,当科技乘上诗词的翅膀,你不觉得又增添了中华传统精神的力量吗?

C.科技固然是引领潮流的,但你不能只强调科技这一方面的内容,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你立即纠正。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词表达的是文人心系天下、责任担当的真情实感,而科幻类作品都是编造的子虚乌有幻想,看科幻作品是浪费时间。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性质分成赋、比、兴。

B.《社戏》选自《呐喊》体裁为小说。作者鲁迅。

C.朱自清写《经典常谈》是希望给阅读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

D.《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

7.按教材原文填空。

古人的传情达意是多么的含蓄!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①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古代诗歌善用时空反差艺术表情达意。《子衿》中“②__________,如三月兮”以夸张的修辞造成主客观时间的反差,抒发了主人公强烈的感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___”,以空间的反差,消弭离别之苦,尽显洒脱旷达之意。《式微》中尽显劳役者悲苦的句子:“④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蒹葭》中“蒹葭萋萋,⑤__________”,尽显蒹葭茂盛晶莹之美。《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表达了小伙子对意中人思念深切,但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