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甚解“三思”之意.docx

甚解“三思”之意.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甚解“三思

艾广明

“三思而后行”,这句古训应用广泛。看古代题材电

视剧,一言九鼎的文臣武将刚要做出决断,近

旁的下属幕僚认为不妥,加以劝阻:“您要三思啊!”这

样的说法既表达了不赞同,又语气婉转,更重要的是借

用古训哲思的光华,听者容易接受。这句话出自《论

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时过几千年,三思而后行仍是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一

个遵循。

古训字字珠玑,可又太简略了。流传下来,含义不

断充实丰富。仅从字面理解,三思就是想三次。实际应

用中,三思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再想一想,仔细考虑考

虑,未必一定要分几次。人在情绪冲动时,即兴说话办

事,思维容易单向化,偏重情绪表达,认识可能流于片

面性、表面性,言语行为很可能失当。冷静下来,从不

同方面、不同角度想一想,可避免一些失误。至于想几

次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言语、行动的失误并不在于想得

多少,而是根本就没认真思考思考、掂量掂量。工作中

的事情,当然不是茶余饭后的闲事,行动前都应该有认

真的思考。

有些事情一清二楚,想一想就心中有数,但很多事

情仅仅想一次,或是单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往往是不够

的。有个寓言说两只青蛙住在池塘里,夏天,池塘干涸

了,它们不得不离开,四处寻找安身之所。它们来到一

个深井旁,其中一只不假思索地对同伴说:“这井水多

好啊!让我们一起到井里去住吧!”另一只想了一想回答

说:“井里的水如果也干了,我们又怎么爬上来呢?”可

见简单的片面的想法很可能包藏谬误,想进去的同时想

到怎么出来,非常必要!思考问题就应该从矛盾的两方

面想一想,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来“二思”也非

常重要。《论语》中孔子说的“再,斯可矣”,后世人有

不同解释。有人认为孔子听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然后

说“再”,就是说三次还不够,还得再来三次!当代国学

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这种理解不合理,他认为孔子说的

“再”,就是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不一定

非得三次。这个解释更符合原意,也概括了古今人们通

常使用“三思而后行”的语义。考虑问题要辩证思维,

避免表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才是“三思而后行”的

精髓。

“三思而后行”包含再考虑一下的意思,但既然用

“三思”,也有其特定的含义。矛盾的思维人们经常用到,

但想问题又不应该限于从两方面着眼,也可以从更多角

度、侧面看问题,再多想几次。事物是复杂的,多想几

次也许有必要,但想得太多,以至精疲力竭,反倒影响

做事情。思维太烦琐,事无巨细,也容易抓不住主要矛

盾,反倒误事。

想几次而后行本来不必太拘泥,关键是言行是否正

确、适当。“~思”“二思”很重要,自有其“用武”

之地,而“三思”也绝不可忽视。古训用“三思”,强调

想三次,揭示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程序,值得深入研究

和掌握。

“三思”具体指哪三思?《论语》里并未直接谈到,

人们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很多理解既受到古训的启发,

又吸收了后世丰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三思”的

基础是“二思”,考虑问题从正反、表里、利弊、远近等

矛盾分别想一想,再综合思考一下,比较权衡,就是三

思了。事物的构成要素有矛盾两个方面,也有若干个要

素。三个要素是常有的情况: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总结工作的成绩、问题和努力方向;研究问题涉及

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涉及“三思”的思

维方式比比皆是。

“三思”无论从广义或狭义理解,侧重的还是思考的态度、思考

的程式,至于思考的质量,认识的正确或错

误、深刻或肤浅,最关键的还不是几思,而是思考了什

么。有的干部好大喜功,为一项工程的效果预测了上策

中策下策三种可能,投资回报率分别是30%、20%、

10%,这也可算三思,但仍然是片面地看问题,难道没

有亏损的可能吗?我们要重视三思的次数和程序,更要

重视思考、决断的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艾广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