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网络流行语的功能与特征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网络流行语的功能与特征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功能与特征,分析其在社会文化、语言传播、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本文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传播规律、社会影响以及语言特征,为深入理解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功能;特征;社会文化;语言传播
前言: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上迅速传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语言传播的新趋势。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功能与特征入手,分析其在社会文化、语言传播、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理解网络流行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与发展
1.1网络流行语的起源
(1)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早期发展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开始迅速增长,网络论坛、即时通讯软件等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互联网技术尚不成熟,网络语言呈现出原始、粗犷的特点,如“斑竹”、“水贴”等词汇便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据统计,当时网络论坛中的用户发言量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网络语言也随之迅速丰富。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2014年,“然并卵”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网民调侃无意义行为的代名词。据统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网络流行语的起源还与网络文化密切相关。在网络文化中,网民们追求个性、趣味和创新,这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以“斗图”为例,这种通过发送表情包进行互动的网络现象,源于网民们对趣味性和创意性的追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斗图市场规模已达数十亿元,成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一大亮点。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与网络事件、影视作品、网络红人等因素密切相关,共同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与传播。
1.2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
(1)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起阶段,大约从1990年代末到2005年左右,这一时期以论坛、BBS等为主要传播渠道,流行语多以网络用语和表情符号为主,如“斑竹”、“水贴”等。第二阶段是成熟阶段,大约从2005年到2010年,随着微博、QQ等社交平台的兴起,流行语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神马”、“给力”等。第三阶段是繁荣阶段,自2010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网红”、“吃瓜群众”等。
(2)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了流行语爆发的催化剂。诸如“鸟巢”、“水立方”等与奥运会相关的词汇迅速走红,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此外,2009年微博的兴起也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围观”、“点赞”等词汇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时期,网络流行语开始与网络事件、社会热点紧密相连,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
(3)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在2010年代,网络流行语开始进入媒体、广告、影视剧等领域,如“屌丝”、“逆袭”等词汇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此外,网络流行语还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如“互联网+”等概念在商业领域引发热议。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流行语逐渐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生活,成为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
1.3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1)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速度不断加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速度是2008年的10倍以上。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民在短时间内能够创造出大量的新词汇。例如,2019年“盘他”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网友表达强烈意愿的流行语。
(2)其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等的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够迅速跨越地域和年龄界限,被更多人熟知。据统计,2019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已经覆盖了超过90%的网民。以“硬核”为例,该词汇在2018年走红后,不仅在年轻人中流行,也受到了中年人的喜爱。
(3)第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网络流行语不再仅仅是网络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个人陈述范文3篇.docx
- 3.3.5 运输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pptx
- 贵港市桂平市小学数学小升初试卷.doc VIP
- 【基于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四季沐歌公司企业文化现状调研分析报告7900字】.docx
- 教师角色转变AI时代的教育新挑战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青春期健康教育.docx VIP
- 2025年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参考题目答案:眼镜验光员(技师).docx VIP
- 2024年山西省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24山西省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50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