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文科2015版).pptxVIP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文科2015版).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课标版):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学生预习归纳问题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诞生的背景是什么?问题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与儒学是什么关系?

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的先生要求学生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声读书像打油;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1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2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3

学生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01接着,李贽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就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教”、“邪教”、“异端”。02

离经叛道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李贽的人生经历: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材料一或问异端,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艮《语录》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李贽《答邓石阳》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弟子王艮三传弟子

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倡导只为下下人说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

有一次,李贽寄住在朋友家,朋友的弟弟耿定向是位大官,李贽给他写过一封长达万字的信。信中尖刻地讥讽说:学问不论官的大小,不会因为官做得大,学问就一定高,要不然古代的孔孟就不敢开口了。还说耿定向与普通人一样,买田置地,读书考功名,做官求职,谋福于子孙。种种日常生活,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丝一毫是为别人考虑的。然而自己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家,忽而怜悯东家没饭吃,忽而想到西家没衣穿,等等。李贽揭露他言行不一,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还不如市镇田野的普通人。1请思考:2李贽的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3风气虚伪,追求享乐4

有一次,李贽寄住在朋友家,朋友的弟弟耿定向是位大官,李贽给他写过一封长达万字的信。信中尖刻地讥讽说:学问不论官的大小,不会因为官做得大,学问就一定高,要不然古代的孔孟就不敢开口了。还说耿定向与普通人一样,买田置地,读书考功名,做官求职,谋福于子孙。种种日常生活,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丝一毫是为别人考虑的。然而自己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家,忽而怜悯东家没饭吃,忽而想到西家没衣穿,等等。李贽揭露他言行不一,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还不如市镇田野的普通人。1请思考:2你认为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商品经济兴盛,社会生活奢靡,个人价值借助于享乐而得到强调4

⑴李贽的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风气虚伪,追求享乐⑵你认为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商品经济兴盛,社会生活奢靡,个人价值借助于享乐而得到强调世人“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夹一册,以为奇货”。——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李贽温陵居士明后期(1527-1602)黄宗羲梨洲先生明末清初(1610-1695)顾炎武亭林先生明末清初(1613-1682)王夫之船山先生明末清初(1619-169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每当新旧王朝更替之际,总要涌现出一批缅怀故土,隐遁乡野,不仕新朝的知识分子。习惯上把他们称为遗民。——邓乐群《论宋明遗民的不同特点》,《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材料四人去世之后,一般都会穿上寿衣,放到木制棺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