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教案课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浩然》教案

1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并背诵以前学过的的(《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其中《春晓》这首一经入耳便永难忘记的精品让我们在童年时就“认识”了孟浩然。是中国史上一座盛开的花园,孟浩然的诗歌就如同这座花园里一阵微风吹来的荷花香气,静谧中听到的竹叶上露水滴落的响声。(“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孟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那么是什么让孟诗有着如此独特的气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导入的切入点是调动学生的原初体验,师生齐诵为进入情境做准备。)

2了解作者和诗人孟浩然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号友三,湖北水人。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州阳(今湖北樊)人,世称孟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性先自邹鲁,家本重儒风”“昼夜常自强,辞赋颇亦工”“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后归阳,漫游吴越。开元二十五年曾入时任荆州长史张九龄的幕府,不久返故居,直至终老。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并称“王孟”。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共写到了孟浩然三个方面的“一致”。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据此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三个“一致”,其一是孟浩然的体貌特征与精神世界的“一致”,其二是孟浩然与故乡人文精神和历史传承的“一致”,其三是孟浩然诗与人的“一致”。理出了这个头绪,便看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据此可以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或四个部分。(文章最后两段可以看作是对第三个“一致”的延伸,也可以独立为一个部分。)

(2)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并括孟浩然的相貌。

(3)齐读第二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浩然的人生选择与故乡有着怎样的关系。

(4)教师示范朗读第三部分。并请学生思考:孟浩然归根结底是一位诗人。那么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评价孟浩然的诗歌的呢?

(①“果然,他的诗是不多,量不多,质也不多。”②“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

4探究阅读

(1)一般认为,只有卓越的才华,充沛的诗情,丰富的内容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诗。而孟浩然的诗“量不多,质也不多”,作者却认为这样的诗“才是孟浩然的诗”,赞誉之情溢于言表。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观点?

(我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是:孟浩然的诗量不多是因为他没有仕与隐的行为的矛盾,虽然在情感上有“羡鱼情”,但他并没有“退而结网”,因此他免除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矛盾,诗的需要减少了,量当然就少了。所谓的“质不多”是指孟浩然诗歌中表现出的才情和才学不够多。唐诗主情韵,宋诗主才学。同时孟浩然人生经历简单,情感波澜也就小,因此质高的诗“总是太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中举出其他类似作家的例子,如“生于深闺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太平宰相”晏殊等,作为印证作者观点的材料。)

(2)作者认为。“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如何理解孟浩然诗的“淡”的特征?

(“平淡”是诗歌评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它不同于平庸和淡而无味,而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来。有诗为证:“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孟浩然的诗歌往往用出色的白描手法,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于超妙自得之趣。孟诗对自然景物,有时甚至不做具体清晰的刻画,笔意只在若有若无之间,却创造了浑然一体,引起读者无穷想像和回味的意境。教学中以教材中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一诗为例,理解孟浩然诗平淡的风格。)

(3)文章最后两段及引用庄子的一段话,应该怎样理解?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庄子这段话的`上下文。其次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孟诗的类似作者的评价,例如宋人严羽认为孟诗“一味妙悟而已”,清代王士认为孟诗“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庄子的材于不材之间的境界,我认为即是说孟浩然诗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诗,它具有了诗的神韵,而脱去了诗的表象。这是对孟浩然诗歌平淡风格的延伸解读。)

5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的《》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请同学们结合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诗如其人,人如其诗”的道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体会孟诗之中的淡味。

晚泊浔阳望庐山望庐山瀑布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日照香炉生紫烟,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遥看瀑布挂前川。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飞流直下三千尺

文档评论(0)

野兔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工程资料库

认证主体璧山区千度网络服务部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00120MAABT12C7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