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观刈麦 白居易》阅读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刈麦白居易》阅读答案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7.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4分)

8.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简要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5分)

6.夜里吹起了南风,田间的小麦似乎一夜间成熟了,密密地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3分)

7.从“家田输税尽”一句可知,贫妇以前家里也有田地,是重的`税收使她失去了田地,落得“此充饥肠”的下场。正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丁壮们,将来极有可能也会像贫妇一样,失掉自己的田地。(2分)诗人塑造贫妇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重的税收对百姓的伤害之深。(2分)w

8.“愧”。(1分)看着农民们辛苦劳动,却依然贫穷困苦,更有贫妇穗充饥,诗人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能“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鲜明的对比让诗人感到愧疚。(2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2分)

文档评论(0)

野兔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工程资料库

认证主体璧山区千度网络服务部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00120MAABT12C7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