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5青春之光祝红蕾
教材分析
《青春之光》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事迹。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年轻共产党员的担当、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结构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内容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同时,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实真挚,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结构。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倒叙与顺叙结合、铺叙与细节描写并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等。
3.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4.感受黄文秀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赏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表达的内涵和情感。(2)分析黄文秀的人物形象,理解她在脱贫攻坚中的贡献和价值。(3)学习本文的小标题结构和写作手法,体会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2.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2)引导学生将黄文秀的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发挥自己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别的视频。
〔播放一段黄文秀脱贫攻坚的混剪视频,视频中有黄文秀初次到百坭村、走访村民、砂糖橘丰收等画面〕
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大家心中是不是涌起了一股热血,仿佛看到了青春该有的模样。其实,在文学作品里,也有这样一道璀璨的青春之光,它被作家祝红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得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青春之光》,去探寻那字里行间藏着的青春故事,去了解黄文秀的青春是如何度过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人物
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百色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瓢泼(piáo)熟络(luò)心扉(fēi)
执拗(niù) 噩耗(èhào) 毛坯(pī)
心急如焚(fén)风雪载途(zài)
(3)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瓢泼:形容雨大。
心扉:指人的内心。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半成品。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
1.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4段):讲述黄文秀得知水渠被冲断后冒雨返回百坭村的途中遭遇洪水;
第二部分(5~14段):回忆黄文秀初到百坭村时面临的困难和她的努力;
第三部分(15~27段):讲述黄文秀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和加强村支部建设;
第四部分(28~38段):描述黄文秀牺牲后村民对她的怀念。
第五部分(39~40段):赞颂像黄文秀一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作出巨大贡献的党员干部群体,升华主题。
2.文章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小标题起到了概括内容、提示线索、突出重点的作用。每个小标题都简洁地概括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同时,小标题也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线索,引导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步骤二:精读文章,探究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质疑。
(一)研读第1~4段。
1.第1段“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表明情况紧急,引出黄文秀冒雨返回百坭村的情节。同时,暗示了黄文秀对百坭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后文黄文秀在洪水中遇难埋下了伏笔。
2.第2段中对雨势的变化的具体描写,对刻画黄文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初还小,渐渐变为瓢泼大雨”,通过雨势的由小到大,衬托出黄文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升级,也烘托出一种紧张、危急的氛围,“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洪水的凶猛以及危险程度,进一步强调了黄文秀所处环境的极度恶劣,也为后文她被困车中、遭遇不幸埋下了伏笔。同时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黄文秀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坚持工作的不易和艰难。
3.“2019年6月16日晚11点43分”“凌晨1点之后”这两个时间为什么如此详尽具体?
明确:“2019年6月16日晚11点43分”“凌晨1点之后”,明确了事件的时间跨度和关键节点,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详细的时间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紧迫性,读者仿佛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