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75.140CCS
ICS
75.140
CCS
E43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1109—2025
代替DB14/T1109-2015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2025-04-11发布 2025-07-1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1109
DB14/T1109—2025
DB14/T1109
DB14/T1109—2025
I
I
II
II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定义和符号 1
基本规定 2
常用检测方法 3
注浆密实性评价 7
附录A(规范性)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流程图 9
附录B(规范性)冲击回波法工作原理 10
附录C(资料性)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现场记录表 12
参考文献 16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1109—2015《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技术规程》,与DB14/T1109—
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15年版的2);
——修改了1个术语(见3.1,2015年版的3.1);
——修改了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方法选定(见4.1,2015年版的4.1);
——修改了检测仪器与设备检定校准要求(见4.2,2015年版的4.2);
——修改了抽检方式与数量(见4.3,2015年版的4.3);
——修改了检测报告要求(见4.6,2015年版的4.6);
——修改了X射线法的现场检测技术要求(见5.2,2015年版的5.2);
——修改了内窥镜法适用范围(见5.3,2015年版的5.3);
——删除了内窥镜法个别工作规定(见2015年版的5.3);
——修改了内窥镜法数据分析与判定(见5.3,2015年版的5.3);
——修改了附录A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流程(见附录A,2015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附录B冲击回波法工作原理(见附录B);
——修改并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2015年版的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鹏、刘媛媛、杜光、韩之江、宿静、汪永强、班彦青、史文秀、王望春、郑彪、谢立安、杨尉明、张子良、毛敏、王林娟、王强立、孙德文、刘春来、王麒竣、周廷友。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5年12月30日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T1109
DB14/T1109—2025
DB14/T1109
DB14/T1109—2025
PAGE
PAGE11
PAGE
PAGE10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无损检测的术语、定义和符号、基本规定、常用检测方法和注浆密实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有粘结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性的无损检测,其它铁路桥梁、市政桥梁及有粘结预应力构件孔道注浆密实性的无损检测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1805 数据采集设备通用规范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JJG338 电荷放大器
JB/T682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术语、定义和符号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注浆缺陷
有粘结预应力孔道内无注浆材料,或影响注浆材料发挥其作用的不密实区及空洞等。
3.1.2
冲击回波法
在构件表面利用瞬时机械冲击产生低频的应力波,应力波传播到结构内部,遇到波阻抗有差异的界面(如构件底面或缺陷表面)时被反射回来,并在构件表面、内部缺陷表面和构件底部之间来回反射产生纵波共振,通过测试冲击弹性波引起的振动主频率来确定构件厚度及其内部缺陷位置的方法。3.1.3
冲击弹性波定性检测法
利用外露的预应力钢束两端分别进行激振和接收信号,通过分析信号传播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4T 638-2025 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点建设规范.docx
- DB14T 647-2025 公路沥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docx
- DB14T 670-2025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docx
- DB14T 676-2025 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程.docx
- DB14T 678-2025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规范.docx
- DB14T 705-2025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防雷管理规范.docx
- DB14T 720-2025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docx
- DB14T 723-2025 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指南.docx
- DB14T 862-2025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规范.docx
- DB14T 1035-2025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