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审美的态度》含答案.docxVIP

中考语文阅读理《审美的态度》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审美的态度》含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审美的态度

朱光潜

①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个人所知觉到的其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作为木商的习性,你所知觉到的只是拿它做某种器物要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习性,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种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画家朋友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个人的反应和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那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③由此可知,这棵古松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与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④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⑤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塑、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需要也是多元的。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对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⑥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要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沥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节选自《谈美》,有删改)

19.请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20.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请说说第④段中加点的“如此”指代的内容。(2分)

22.请结合文章观点,选择下列作品之一,谈谈你的审美发现。(3分)

作品:《社戏》《关雎》《苏州园林》《桃花源记》

【答案】19.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或自己概括,意对亦可)20.举例论证,举了不同的人看待一棵古松的不同反应和态度,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的观点。21.指代上文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22.示例一:《社戏》中“双喜、阿发”等一群农家少年朋友,都聪明能干,都有着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这是一种美。或者:《社戏》中“月夜行船”时让我看到了江南水乡的风景之美。

示例二:《社戏》中碧绿的豆麦,水气中朦胧的月色,宛转悠扬的笛声,豆麦和水草发出的清香等等,做到了景物描写,逼真细致,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特色。

【分析】19.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

文章题目是“审美的态度”,这是论题;从第④段的“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可以看到作者鲜明地表达对这个论题的观点的句子: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0.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从第②段的“比如看一棵古松”句中,“比如”表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不同的人看一棵古松的不同反应和态度,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第①段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的观点。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如此”是一个代词,其指代的内容应该从第③段“由此可知,这棵古松的形与相会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与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来找,可以确定答案为:看古松,“古松的形与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22.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首先选择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