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竹子》含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竹子》含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

【材料一】

①竹类植物简称竹,俗称竹子,全世界有70多属1200多种,毛竹、淡竹、茶秆竹、麻竹、粉单竹、青皮竹、撑蒿竹、佛肚竹皆属禾本科竹亚科竹属。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竹类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材只需两个月,4-6年即可采伐利用,是可再生资源,有“第二森林”美称。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

【材料二】

①竹子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②先秦时期,人们用竹子来狩猎,将竹子当作书写的载体,A。查阅历史文献,发现事实并不仅限如此。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将竹子拟人化及将竹子比喻成君子的记载。比如《国风·卫风·淇奥》一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

③到了汉代,B。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祀器》中记载:“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思是说,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这一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也奠定了“岁寒三友”的文化基础。

④魏晋时期,C,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王羲之、王徽之、陶渊明、张廌、翟庄、袁粲等都有与竹相关的佳话流传。王羲之在兰亭修祺,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戴凯更是爱竹至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竹子,写了中国第一部画竹专论《竹谱》。

⑤在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咏竹之风更盛。许多有才华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咏竹名句,灿若星辰。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达1000多首。竹林、竹风、竹影,表达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节,表现了虚心、正直的品质;竹子凌霜傲雪,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台阶。

⑥宋代,在“两竹”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在宋代诸多画作名家中,苏东坡的好友文同(字与可)解有成就。苏东坡曾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盛赞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胸有成竹”这一成语也出自此篇。

——摘自《封面新闻》

【材料三】

①竹笋壳制作的一次性餐具,在餐饮外卖市场供不应求:竹缠绕管廊等竹缠绕产品,在一些市政工程中推广应用;竹制集装箱底板防水且不易断裂,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在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这一古老物种,正因科技赋能而创造更多替代塑料的可能。

②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③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提出这一好“竹”意,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专家表示,“以竹代塑”倡议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务实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

11.(2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

B.刘禹锡《庭竹》中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可以充当材料二第⑤段的例子。

C.“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

D.“以竹代塑”的倡议,为国际上所有的塑料制品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12.(3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文本是从哪些方面对“竹”进行了说明?

13.(3分)下列三句话是从【材料二】中ABC三处摘出来的,应该分别放入何处?

(1)竹子进一步赋予人的品格

(2)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

(3)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物用”

【答案】11.D12.分别从竹子名称、种类、成长特点,竹子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作用,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大意对即可)

13.A(3)???B(1)???C(2)

【解析】1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D.材料三第②段原文为“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知本项中“为国际上所有的塑料制品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说法错误;

故选D。

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竹类植物简称竹,俗称竹子,全世界有70多属1200多种”“竹类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材只需两个月,4-6年即可采伐利用,是可再生资源”可概括为:竹子名称、种类、成长特点;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竹子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