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生产关系辨析
杨柳田海霞李凯旭
摘要:促进竞争与协同相统一,抑制竞争与协同相对立,就要建立符合“人的二重性”规律的“二重性”的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大多数人“二重性”的自由,保证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制度二重性”的矛盾,化解“人的二重性”的矛盾,进而化解“自由二重性”的矛盾,“人的二重性”一“制度二重性”一“自由二重性”的矛盾传导系统,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0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34-02
“人的二重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竞争与协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人的利己性产生人与人的竞争关系,利他可以更高效地利己,所以为了更高效地利己,人的利己性就向既利己又利他转化,从而产生了人与人的协同关系。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矛盾,决定“人的二重性”即人与人之间竞争与协同的矛盾。
一、“人的二重性”的矛盾运动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矛盾的根源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在商品关系中,潜在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各种矛盾的萌芽,所以马克思把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而商品二因素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二重性。所有劳动又都是勞动者的私人劳动,但其产品是用于社会消费的,所以每个私有生产者也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劳动,因而他的劳动也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的矛盾。人从事劳动,劳动创造商品,显然,这一矛盾传导的过程,本质就是“人”的矛盾。所以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归根结底,是“人的二重性”的矛盾。
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都来自于人性的利己与利他的“二重性”,是人性利己的自然属性和人性利他的社会属性,赋予了商品和劳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出于利己性,通过具体的私人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了更高效地利己,人由“利己”向“既利己又利他转化”,劳动对人性的这一转化过程的反映,就是人的劳动由“私人性”向“社会性”转化,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价值,人高效利己得以实现。但微观个体“利己”能否转化为“既利己又利他”,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不是由某一个微观个体所能决定,而是由整个宏观社会人与人的竞争与协同即“人的二重性”所决定的。所以“人的二重性”的矛盾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劳动二重性矛盾、商品二因素矛盾的决定力量。
二、“人的二重性”矛盾运动决定“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运动的根源在于“人的二重性”的矛盾运动。“人的竞争与协同”由“统一”走向“对立”的矛盾运动,正是“竞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结果。
亚当·斯密(1723-1790)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手工技术开始向机器生产过渡。正当·斯密看到的是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拥有资本和科技生产力要素的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把工人集中在企业里,然后进行内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质也是自由竞争促进社会协同,竞争与协同相统一,所以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始终持续伴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决定了他们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来解决,商品的价值出售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这就要求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其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将不能得到社会承认从而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为了能将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资本家外延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内涵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要追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就需要资本和科技生产力要素的持续积累。这一趋势的发展结果就是资本积累相对更雄厚和科技发展相对更快、更先进的少数资本家发展壮大,淘汰资本积累相对更稀少和科技发展相对更缓慢、更落后的多数资本家。最后少数资本家持续积累,并逐步垄断科技和资本生产力要素,形成垄断竞争。只有少数资本家的私人劳动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多数资本家的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
一方面,资本家对科技生产力要素的持续积累,加快了机器替代人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竞争的另一必然结果是剩余价值以资本的形式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起来。这一趋势发展的结果就是资本家因科技和资本的持续积累,引发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工人失业和贫困持续加剧,使得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供给和需求不对称发展,使得商品市场失衡,大多数商品无法交换,意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三甲复审”背景下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举措研究.docx
- “1+X”证书试点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现状的初探.docx
- “1+X”证书制度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探析.docx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重构研究.docx
- “1+X”证书制度下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人才培养优化探索.docx
-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docx
- “30_60”目标下南京市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docx
- “NICE”文化育人模式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作用.docx
- “NICE”文化育人模式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docx
- “STP”战略下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可行性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