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前言
夏季炎热潮湿,又因全球气候变迁影响,气温近年持续上升,尤以每年户外温度较高季节如6月至9月,为发生热疾病就医之高峰期,尤其对于在户外从事例行性作业,如营造作业、道路养护作业、电线杆维护作业等户外工作者,具有显著热危害风险。
使工人于户外高气温环境下作业,雇主应采取必要之预防措施,以免工人发生热伤害,甚至造成死亡,爰制作本手册提供参考,同时提醒户外工作者应落实「多喝水」、「多休息」、「要遮阳」等措施,若工作中身体有不适,应实时反应,相关防护信息可运用本署建置的「高气温户外作业热危害预警行动信息网」(https://hiosha.osha.gov.tw/),以手机网络定位取得所在地热危害风险等级及相关预防信息,可有助于提升热危害管理功效。;
营造作业,小心
户外高气温危害!
高气温环境的热压力
营造工作者常于日光直晒、无遮蔽的户外场所进行作业,特别是进行露天开挖、挡土支撑构筑、基桩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撑构筑、混凝土灌浆、钢构组配、路面铺设或建筑物户外防水工程等作业。
除了户外作业所产生的热环境暴露之外,我省夏季的高湿度气候会让人体水分的蒸发速率降低,造成散热效果变差,加上作业过程亦可能接触到其他热源,如铺设道路工程所用的热沥青或日光辐射热反射,工作者将面临更高的热危害风险。
经统计每年夏季发生热疾病送急诊的成年患者里,有六成都是壮年男性喔,因此再耐热也有中暑危险,请小心户外高气温危害!;
营造作业,小心
户外高气温危害!
工作者个人的健康风险因素
当工作者所面对高气温环境与因工作劳动所产生的热压力增加时,人体会透过生理反应产生热调节,例如排汗、皮肤血流量及代谢会增加,以增强身体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的恒定,称为热应变,其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状态。;
如何预防高气温
环境热危害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规则」第324条之6规定,雇主使工人从事户外作业,为防范高气温环境引起之热疾病,应视天候状况采取以下的危害预防措施:
一、降低作业场所之温度;
二???提供阴凉之休息场所;
三、提供适当之饮料或食盐水;
四、调整作业时间;
五、增加作业场所巡视之频率;
六、实施健康管理及适当安排工作;
七、采取工人热适应相关措施;
八、留意工人作业前及作业中之健康状况;
九、实施工人热疾病预防相关教育倡导;
十、建立紧急医疗、通报及应变处理机制。
高气温热危害管理的首要步骤为辨识热危害环境与评估其严重性,劳动部于108年订定「高气温户外作业工人热危害预防指引」,提供雇主有关高气温热危害所需自主管理计划的架构与可行操作方式,当工人从事户外作业时,可参照作业所在地或紧邻地区之气象测站测值,对照「热指数表」(图1)及「热危害风险等级对应之热指数及风险管理原则」(表1),推估热危害风险等级,并依「不同热危害风险等级对应之危害预防及管理措施表」(表2),采取对应预防措施。;
温度;
热危害风险等级
第一级;
危害预防及管理措施;
一:降低作业场所温度与提供阴凉休息场所
工人作业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并降低工作区域温度,另于邻近作业处设置休息或提供荫凉场所,让工人可以休息,降低工人身体温度及恢复体力。
雇主可以怎么做?
1.作业区域设置遮阳装置,若为固定地点作业,建议架设隔热遮阳网、天幕;若为非定点作业,可搭设移动式的遮阳帐棚或遮阳伞。
2.使用风扇,增加空气流动。
3.运用细水雾进行洒水,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4.工区设置阴凉休息场所,提供工人休息。
5.提供冷毛巾、冷水、淋浴间等用品与设备,以供工人可冲淋或擦拭脸部与手臂,降低皮肤温度与体温。;
二:定期补充水分
水分是散热的关键之一,除雇主应提供充足饮用水及电解质饮料外,工人作业时记得规律定期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而非感到口渴才补充。
工人可以怎么做?
1.建议每15至20分钟喝1次,每次饮水150至200毫升。
2.若受限于作业条件,至少每小时补充2至4杯(1杯约为240毫升计)。;
三:调整作业时间及
降低工作负荷
如何调整工人作业时间及降低工人工作负荷?
1.避免工人于中午高温时段作业。
2.掌握作业现场工人状况,适当分配工人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
3.若有以下情形,建议增加休息时间或频率:
劳工于阳光直接照射下进行作业,或穿着不透气厚重或抗渗透性防护衣物进行相关作业。
作业环境接近无风状态。
4.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如以工具、车辆协助人力搬运等,以减少体力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飞利浦HTS5540 93家庭影院说明书.pdf
- 面馆促销聚人气方案.doc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课件).pptx VIP
- 旧版现代西班牙语第1册 课文+答案.pdf VIP
- 2023年贵州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变电站运行中倒闸防误操作及对策.doc VIP
-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项目三 车身焊装工艺.ppt VIP
- Chapter 4 Lending a hand (课件)-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5A.pptx VIP
- 2025-2030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