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14T+3279-2025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强肾通督针.docx

DB14T+3279-2025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强肾通督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CCS

11.020C50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3279—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强肾通督针

2025-04-15发布2025-07-14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3279—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施术前准备 1

5施术方法 2

6施术后处理 2

7注意事项 3

8禁忌 3

DB14/T3279—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监督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卫生标准化委员会(SXS/TC2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针灸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玉娥、田佩洲、李蕾、张晓鹰、李圣云、田康康、王正浩、胡守喜、武国富、武春慧、师旋。

DB14/T3279—2025

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强肾通督针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强肾通督针的术语和定义、施术前准备、施术方法、施术后处理、注意事项、禁忌等。本文件适用于强肾通督针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21709.2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GB/T21709.2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GB/T30232针灸学通用术语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T3341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强肾通督针

通过针刺肾俞、命门、委中等以对穴为代表的组方腧穴,并施以特定补泻手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治疗特色针刺技术。

3.2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腰痛”范畴,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4施术前准备

4.1环境要求

治疗环境安静清洁,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4.2适应证

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手术后存在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除外有明显马尾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

4.3评估

DB14/T3279—2025

2

针刺前需全面了解受术者病情、精神状态、情绪等状况。

4.4沟通

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嘱其放松心情,解除思想顾虑。针刺过程中,医师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

4.5物品准备

75%乙醇、一次性无菌棉棒、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灸针应符合GB2024的要求。

4.6体位

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采取俯卧位。体位选择应符合GB/T21709的要求。

5施术方法

5.1医者手卫生

医者双手应先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液)进行消毒,再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5.2穴位消毒

用一次性无菌棉棒蘸取75%乙醇,对针刺穴位进行消毒。

5.3腧穴处方

肾俞、命门、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后溪。经穴名称与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要求。

5.4针刺方法

5.4.1肾俞穴直刺1.5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补法;

5.4.2命门穴直刺0.5寸-1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补法;

5.4.3秩边穴直刺3寸,针感向下肢放射为宜,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泻法;

5.4.4环跳穴直刺3寸,针感向下肢放射为宜,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泻法;

5.4.5委中穴直刺1寸-1.5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泻法;

5.4.6阳陵泉穴直刺2寸,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

5.4.7承山穴直刺1寸-2寸,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

5.4.8悬钟穴直刺1寸,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泻法;

5.4.9昆仑穴直刺0.5寸-0.8寸,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

5.4.10后溪穴直刺0.5寸-1寸,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