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及解析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
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
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
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
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
生的“联想和思考”上。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
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
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
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
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
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
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
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
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
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
否会更严重?
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
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一篇
回应时代之问的议论文、一篇感悟独具的记叙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是本题的
合适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