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3月25日,接到标本
3月26日,Real-timePCR检测H7阳性
3月29日,分离到H7N9流感病毒,并完成鉴定和序列分析
3月30日,卫生部专家组确诊3例病例
中国CDC建议
病毒命名为:H7N9禽流感病毒
所致疾病命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简称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禽源病毒
该病毒可能已在华东地区至少存在1个月以上
未来还将有新病例发现
动物宿主及人类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该病毒人际传播能力尚不清楚
该病毒感染的疾病谱不清(是否存在轻型病例?);对病毒和疾病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基于现有信息的基本判断;二、疾病特征;近百年流感流行状况;HPAIH7N7、H7N3、H7N1
LPAIH7Nx、H7N2、H7N3、H7N1、H7N9;;H7N9病毒;H7N9的致病力和传播力;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病原学特征(1);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临床进展过程;三、防控措施要点;;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
发热(腋下体温≥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病例定义;报告时限
监测病例:24小时内
疑似与确诊病例:2小时内
报告要求
监测病例:“其他传染病”下面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编号9827)
疑似或确诊病例:其他传染病”下面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编号9826)
发生2例及以上存在明显流行病学关联的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病例的基本情况
临床表现
进展
对诊断有意义的表现
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意义的表现
对了解有无基础慢性疾病有意义的指标
发病前7天内可疑动物(如禽类、猪??)和农贸市场的接触和暴露情况
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接触人员情况;在开展疑似或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时要详细了解患者可疑暴露情况,包括患者暴露于鸡、鸭、鹅、鸽子、鹌鹑以及各类野禽等动物的可能。
对于无明确可疑动物暴露但有农贸市场接触暴露情况的,要详细了解农贸市场各种禽类宰杀和销售情况,患者在农贸市场的具体接触暴露情况,如果患者在农贸市场具体接触暴露情况不详,还要进一步间接了解患者日常在农贸市场的活动规律与活动偏好。;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在开展患者接触与暴露情况调查时,要采集相关暴露人员(禽类养殖人员、销售摊主及周边其他摊主等)的咽拭子与血清标本,并询问相关暴露人员健康状况,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大范围至农贸市场所在社区进行病例的主动搜索
也要详细了解患者发病前7天与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接触情况。如调查发现病例有明确可疑动物暴露或农贸市场接触暴露情况,可适当采集部分禽畜外环境污染涂抹标本进行检测。;辖区首例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在上级疾控中心的现场指导下共同开展上述调查处置工作
上述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应尽量在24小时内完成,并形成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原始表的电子扫描件一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E-mail:);接到监测病例报告时
要及时指导医疗机构采集病例相关标本送辖区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
在监测病例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明确之前原则上可暂时不开展上述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发病前7天有明确病(死)禽或确诊病例接触史的,应参照人感染H7N9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要求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定义
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
在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有过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情形的人员
经现场调查人员判断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追踪和管理
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
每日晨、晚各1次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
采集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双份血清标本
目前,密切接触者还要采集咽拭子(视情况调整或终止)
所有密切接触者在解除医学观察后2-4周应回访1次并采集其血清标本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信息收集与填??
按所密切接触的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