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8页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练习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6分)
(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3)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4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盂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盂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1)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2)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3)推测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引领战略,下图为其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2016年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数据比较表。
人口总量/
万人
面积/万
平方千米
地区生产总
值/亿元
第一、二、三
产业比重/%
京津冀
地区
11205
22
75625
5.1%、36.7%、
58.2%
长江经
济带
59140
205
337182
8.0%、42.9%、
49.1%
(1)与京津冀相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长江经济带中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
(3)为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是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具有服务链条长、辐射面积广、带动效应强等特征,需要具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较高的服务水平。近年来,中国在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上体现出了巨大的中国力量。上海也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补齐高端海洋航运服务短板。
(1)列举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上游产业。(4分)
(2)简述长三角地区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上海的原因。(4分)
(3)分析中国发展高端海洋航运服务业的优势和短板。(8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图c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1)结合图,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8分)
(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6分)
(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4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当前,浙江省杭州市正处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内部空间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与重构,中心城区原有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办公楼,多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迁至核心区以外地区。下图示意杭州市2000—2012年中心城区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变化情况。杭州市中心城区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内圈层、外圈层。
(1)与核心区相比,指出2000—2012年外圈层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的变化特征。(4分)
(2)说明杭州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变迁给相关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6分)
(3)结合市场因素,分析杭州市中心城区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逐年增加的原因。(4分)
答案及解析
1.(1)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2分)悬崖I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2分)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2分)
(2)悬崖I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2分)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2分)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2分)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2分)
(3)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