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官员的管理知识点讲解(选拔+考核+监察).doc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官员的管理知识点讲解(选拔+考核+监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

官员的管理知识点

一、古代官员选拔方式

选拔方式演变的实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强化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1)标准:血缘。

(2)影响:形成贵族政治。

2、春秋战国:尚贤思想,举荐与军功爵制——才能(军功)

(1)标准:才能和军功。

(2)影响: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重法吏(向官吏学习律令)

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4、汉代:察举制

(1)背景:

①原有选官制度已经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

②休养生息促使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

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分类:

①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

②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

(3)评价:

进步性:

①开创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选拔与考试相结合),选拔官员走向制度化

②考察标准多元,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局限性:

①容易任人唯亲

②东汉后期,豪强大族把持察举

③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220年,魏王曹丕推行)

(1)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家世。

(2)影响:

①前期: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②后期: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形成士族政治。

6、隋唐至两宋:科举制

(1)背景:

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

②士族日益腐败

③九品中正制没落,不能选拔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2)标准:才能、学识。

(3)科举制影响

积极

①打破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为不同阶层的人才开辟了上升通道,推动社会阶层的加速流动,充分彰显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

②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人才选拔任用的掌控,巩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保障封建国家的统一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

③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激发了社会对儒学的尊崇和研习之风,推动儒学的兴盛,也带动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稳定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④被周边国家借鉴学习,成为其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还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启发,传播了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消极

①使得整个社会对官职的追求和推崇达到极致,官本位的社会观念盛行。

②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思想领域的正统地位,导致人们的思想被儒家学说所束缚,难以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抑制新知识的探索和科技的创新发展。

7、元:蒙古传统方式为主,科举制时断时续,科举出身在官员中比例不高。

8、明清:

(1)形式: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南北分卷,八股取士。

(2)生源: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

(3)内容: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4)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唐武则天时创立)在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贡士”“进士”。

(5)影响:束缚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

1、制度演变

①秦汉:上计制(每年岁末考核地方行政长官)

②隋唐至两宋:尚书省吏部负责考核(每年对九品以上官员考核)

③明朝:考满(任职期满的官员)、考察(外地官员朝觐考察,京官进行京察)

④清朝:京察(京官)、大计(外省官员)

2.特点:

①考核与监察相结合;

②考核与奖惩相配套;

③考核标准德才并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制度演变

①秦汉:中央建立御史大夫,地方创设刺史制度

②隋唐:中央设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上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③宋朝:中央设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台谏合一;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通判

④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访廉司

⑤明朝:中央设督察院、六科;地方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御史

⑥清朝:在中央,六科并入督察院;地方上停止御史巡按各省,使用奏折制度;督察院仍监察百官

2、特点:

①组织独立,自成系统。

②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

③台监与言谏相配合,并逐步走向台谏合一。

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为皇权服务。

四、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

(1)背景:西学传播和洋务运动开展。

(2)内容:

①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3)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2、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确立新的选官制度

(1)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确立新式选官制度

①学堂选官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五、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