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不建议睡前4小时剧烈运动
2025-04-18?来源:“医咖会”微信公众号?事件聚焦
关键词:?Nature子刊?剧烈运动
2025年4月15日,《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项研究[1],分析了14689名运动人群为期一年的数据,探讨夜间运动与睡眠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夜间运动,尤其是高强度运动,可能会扰乱后续的睡眠和夜间自主神经功能,建议至少在入睡前4小时结束运动,或在此时间段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
原文链接:/articles/s41467-025-58271-x
研究假设
本研究假设,运动时间较晚且运动强度较大,与睡眠紊乱(如入睡延迟、睡眠时长缩短、睡眠质量下降)及夜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如静息心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存在剂量依赖性关联。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收集了生物识别设备平台WHOOP,Inc.(波士顿)14,689名注册者在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为期一年的数据。注册WHOOP平台时,参与者需报告年龄和性别,并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以允许使用其去标识化数据用于研究。出于保密考虑,研究者无法获取位置数据。
纳入标准:①年满18周岁;②生物设备佩戴天数≥350天(占可能佩戴总天数的95.6%);③在习惯性入睡时间前10小时至入睡后2小时的分析窗口期内,记录了≥50次运动行为(以此构建运动活跃人群的样本,即每周约进行1次及以上运动),从而可以对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人群进行比较。此时间窗外的运动记录被排除。
最终数据集包含4,084,354人夜的观测数据,研究流程图见下图。多传感器腕戴式生物识别设备(WHOOP3.0或4.0版本)可用于获取参与者的运动、心血管及睡眠/觉醒指标。该设备的测量结果已分别通过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验证——心率监测准确率达99%,两阶段睡眠准确率达86%-89%。
研究流程图
运动时间界定
运动时间通过两个参考点进行量化:
主要分析:以运动结束时间相对于参与者习惯性入睡时间的间隔作为衡量标准。由于个体的入睡/觉醒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晚间运动的定义取决于个人的典型作息模式。此外,个体的作息时间会随季节和工作日/周末而变化,因此,习惯性入睡时间被量化为参与者(区分工作日与周末)的平均入睡时间。
次要分析:以运动结束时间相对于参与者当晚实际入睡时间的间隔作为衡量标准。该方法能反映不同强度运动后至入睡前的恢复时长,为运动恢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运动数据
运动数据通过两种方式记录:由参与者在WHOOP智能手机应用中手动录入,或经WHOOP分析平台自动检测后由参与者确认。若60分钟内记录多次运动,则合并为单次活动进行分析。持续时间不足1分钟的运动及放松类活动(包括瑜伽、拉伸、冥想和按摩)被排除在外。
统计分析
分析采用R软件(v4.2.0)完成。研究拟合了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s),该模型使用非参数平滑函数来检验不同运动强度水平下运动时间与睡眠之间的非线性(如剂量-反应)关系。
运动强度分为五个等级(无运动;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极限强度)。协变量包括工作日与周末、前一晚的结果变量、参与者整体体能水平(日均运动强度)、性别以及年龄平滑项(因睡眠随年龄呈现非线性变化)。
R的分析代码详见:/records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689名参与者,在为期1年的研究期间,平均每人记录122.98次运动(SD=53.74)。平均年龄37.89岁(SD=10.81),男性占比73.83%,平均体重80.39kg(SD=15.10),平均身高1.76m(SD=0.94)。
入睡时间
当运动结束时间与习惯性入睡时间的间隔≥6小时,与较低强度运动和无运动相比,极限强度运动与入睡时间更早相关。
当运动结束时间与习惯性入睡时间的间隔为4-6小时,轻度或中度运动后的入睡时间与无运动日相近。
当运动结束时间与习惯性入睡时间的间隔为2-4小时,任意强度运动后的入睡时间均有所延迟,且运动强度越高,入睡时间延迟越明显。例如,在习惯性入睡时间前2小时完成极限强度运动,入睡时间延迟36.0分钟。
图.运动时间与强度对入睡时间的影响
睡眠时长
当运动结束时间与习惯性入睡时间的间隔≥6小时,运动强度与睡眠时长呈正相关。相反,当运动结束时间在习惯性入睡时间的前6小时至后2小时之间时,运动后的睡眠时长逐渐减少,运动强度越高,睡眠时长减少越明显。具体而言:若在习惯性入睡时间前2小时完成极限强度运动,睡眠时长缩短5.4%(22.2分钟);若在习惯性睡眠起始时间后2小时完成运动,睡眠时长缩短13.9%(42.6分钟)。
图.运动时间与强度对睡眠时长的影响
研究进一步分析显示,较晚的运动时间和较高的运动强度还与睡眠质量下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6 deepseek点评:论辽宁信息化发展.docx
- W190-控制室操作技术员-安全操作口袋书(1)(1).docx
- 数字人民币模拟考试答案版.docx
- 22年前反映文联的中篇小说对加快“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docx
- 7医案七 调头痛头晕.docx
- 2_养身班第1学期下半期作业(有答案).docx
- 正式合同,签约模特经纪合同范文3篇.docx
- 正式合同,开关箱购销合同范文3篇.docx
- 正式合同,个人技术传授合同范文3篇.docx
- 正式合同,方木供货合同范文3篇.docx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最近下载
- 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oc VIP
- 幼儿园 中班数学《排排队—高矮长短排序》.pptx VIP
- (高清版)B-T 7025.1-2023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pdf VIP
- 房屋租赁合同--2.doc VIP
- 2023星闪无线短距通信技术(SparkLink1.0)产业化推进白皮书.docx
- 大学生就业教育主题班会.pptx
- 2023届合肥高三二模作文“言与行”导写及范文.docx
- 《网络信息辨真假》(共12张PPT).pptx VIP
- 党纪学习教育六大纪律研讨发言提纲.docx VIP
- 湘少版小学英语修订教材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