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以图证史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以图证史教学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六单元主旨;第六单元目标;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第12课学习目标;;元顺帝末年,黄河决口,淹没方圆数千里土地,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元朝下令修治黄河,从各地征发的十几万民夫聚集在安徽等地。由于劳役繁重,引起民夫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颍州等地发动起义。起义军头戴红巾,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起义迅速蔓延到各地,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第一子目

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1、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135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多地义军响应并建立政权。其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强大,消灭各方势力,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为都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此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上:南京明故宫遗址

右:明孝陵,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2、加强君主专制

明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政务由六部分理,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选用文官作为大学士入阁办事,负责处理章奏、草拟谕旨等事务。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3、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始营建北京城。1420年,皇城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明朝以南京为留都,保留中央行政机构,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司的行政格局。;4、设三司

明太祖废除元朝的行省,在地方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别管理民政、军事与司法事务,全国形成13个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5、黄册制度

实行户口登记的黄册制度,并丈量全国土地,制成《鱼鳞图册》,作为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6、颁布法律

颁布《大明律》《大诰》等法律;;7、设卫所

在中央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管理地方都指挥使司及京师和各地卫所。;明锦衣卫木印明长随奉御出入宫禁牙牌;8、边疆治理

明朝在边疆和民族地区保留元朝建??的土司制度。设立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军民事务,设立哈密等卫管理西域。;8、边疆治理

明成祖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女真及东北地区事务,这是明朝对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实行有效管辖的标志。;明朝形势图(1433年);第二子目

郑和下西洋

与戚继光抗倭;1、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期,明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积极与周边地区建立密切联系,多次遣使赴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1405--1433年,明朝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

郑和所率船队人员最多达两万余人,编队船只种类齐全,并配备航海图、罗盘等仪器,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于世界。;1、郑和下西洋

船队的活动范围从中国南海到印度洋,直至非洲东部广大海域。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联系,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航海路线图;人物扫描;陈诚,江西吉水人,曾任员外郎。1414年,明成祖派遣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他先后五次出使,帮助明朝与帖木儿帝国建立关系,保障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意大利、西班牙、波斯、土耳其及撒马尔罕、塔什干等地商人经丝绸之路往来贸易,一时朝贡团队、外交使节也络绎不绝。陈诚将出使见闻著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等书,为后人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留下了珍贵文献。;2、戚继光抗倭

在古代,日本称为倭国。明初,日本奉表朝贡,恢复元朝时中断的朝贡贸易。明成祖时规定日本可以在宁波贸易,日本商人须持明朝所发“勘合”。这是明朝中日贸易的制度基础。;2、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不法商人、破落武士等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侵袭、抢掠,被称为“倭寇”。为加强海防,明朝在沿海建立了众多卫所,配置士兵和战船,实行积极防御。嘉靖时,沿海卫所军备废弛,倭寇与海盗勾结,活动更加猖獗。;2、戚继光抗倭

1556年,戚继光受命平倭。他招募民兵,编练新军,先后平定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倭寇。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统率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称为“戚家军”。倭患平息后,明朝恢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明)仇英《抗倭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明)仇英《抗倭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仇英《抗倭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历史纵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一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