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考研必备) .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考研必备) .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

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2)诗风方面:

其诗取法白居易,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他尤其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强现实性、人民性。促进了宋初诗风的改变。(3)文风方面:提倡古文,

继承韩愈‚文从字顺‛,追求平易自然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4)王禹偁在

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王禹偁在文以传道之外,又要求文以明心,即可在传道之文里抒

发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

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于‚传道‛

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贡献。

2、西昆体的特点

⑴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相比,西昆体诗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的特点,往往能就一事一题兼虚实

而涵古今,讲究措辞寓意之深妙和轻峭感怆。(⑵西昆体诗人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

属对工整,设色浓丽而富情感性,颇具李商隐‚沉博绝丽‛之风。⑶资书以为诗,主要表现为诗中大量用

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宋代后起的诗人有深刻的影响。⑷西昆体的弊端也是明显的。

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过分推敲字句而不注重实际内容,有些诗甚至仅靠对典故的重新组织

而成诗,产生以文字为消遣而毫无内容的应酬作品。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即北宋诗文革新,以韩、柳文章为号召,

以复古为旗臶,以反西昆流弊为主要目标,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是唐代古文运

动的继续和发展。倡导者与领袖地位的是欧阳修。在他身边团结了一批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后学

如王安石、苏轼、曾巩等。(2)贡献:在诗文两方面,确定了宋代文学基本风格。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

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代表了当时诗歌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

创造精神,他的散文,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开创了宋代

四六文的新体式,在欧阳修的努力下,古文在文章写作中的主导地位确立起来。他的散文开一代风气,平

易文风也成为宋文的代表文风。

4、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⑴‚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

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

错落有致。⑵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苏轼常用的方法是将其

具体化形象化,或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或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而

妙趣无穷。⑶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

出奇,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

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⑴‚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苏轼才气横溢、文思如潮,以散文句式入诗,翻新出奇,这其实

是以才气为诗的重要表征。体现为善于用一连串想象丰富的比喻来表达生动丰富的想象力,使物无隐形,

本相毕现;此外,凭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将日常生活里的许多平凡事物写得富有新

意,引人入胜。⑵以才学为诗是苏诗的另一特色,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

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寓哲理于意象,以理趣见胜,耐人咀嚼。(⑶苏诗兼备各

体而以七言为擅长,风格多样,既有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又有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体现出一种高

风绝尘的潇洒韵致和审美境界,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

6、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

⑴以诗为词,尽显豪放本色。苏轼的以诗为词,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打破了词不能描

写广阔题材的限制,由比较狭窄的花间酒下的男欢女爱,扩大到文人士大夫的雅思理趣等方面。其次是将

诗词视为文学体式上的殊途同归,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这种因题材和创作理念改革而带

来的写作风格上的变化,必然将词体由原先的‚软性文学‛解放出来,引向旷达豪放的一面。⑵以词还词,

不失秀美风流。苏轼一面

文档评论(0)

151****6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