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第1部分:分类分级》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文件是国家标准委发[2024]32号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
科学院提出,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5)归口,空
间环境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SC1)执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
头起草。
计划号T-491。
计划周期:2024年9月~2025年6月。
计划采标程度:无。
2.制定背景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对标准规范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年来,
我国出台多项政策要求加强数据分级分类与标准化建设,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数字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2018年
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作为引领我国科学数据管
理的顶层法规,明确提出了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科学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整理
和长期保存,对科学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等要求。
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数据,其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观测对象的分布范围和属性范围非常广泛。从太阳表面、行星际空间、
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地磁等均涉及,观测要素及数据非常庞杂。
(2)观测手段非常多样。无线电、光学、地磁、探空火箭等观测手段均被
用于空间环境地基观测。观测设备的建设和运行表现为常规购置和创新设计共存
的局面。各建设单位在利用同样技术建设的观测设备,在加入部分独特设计后往
往采用不同名称、产出各具特色的观测数据。甚至部分常规的以货架产品形式获
取的观测设备,业主单位也往往赋予其一定的单位特色。这样导致本就庞杂的地
基观测数据的分级分类较为混乱。
(3)多学科交叉融合。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涉及空间科学
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
2
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是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发
展的新兴前沿研究领域。
以上特点影响了对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难以打破科学数
据的孤岛,实现数据在行业内、在系统内的有效地共享和深度开发利用。
经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百花齐放,建立了大量覆盖日
地空间各圈层、各区域的地基监测设备。其中不乏一些综合性的监测网络,如子
午工程、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网络、空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中国电科
电波环境监测网等。这些监测设备和网络持续运行,产生大量的观测数据,由各
建设单位自行处理、存储和应用,并无相关的标准规范。随着数据共享和融合应
用需求的日趋强烈,在《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的指导下,
相关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相继建立,如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极地数据中
心。
目前,我国在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分类分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空白。
现行有效和在研国家标准计划主要是针对卫星等对地观测的科学数据的分类、分
级和命名等相关标准,包括GB/T33996-2017《月球探测数据产品分级与命名》、
GB/T28874-2012《空间科学实验数据产品分级规范》、GB/T32453-2015《卫星
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GB/T38028-2019《遥感卫星全色数据产品
分级》、GB/T38026-2019《遥感卫星多光谱数据产品分级》、《气象卫星数据分
类编码规范》(国家标准制定计T-416)等6项。这些国家标准为制
定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提供了借鉴,也明示了工作的紧迫性。
综上所述,拟制定的《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第1部分:分类分级》国家
标准,是对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进行科学分类和级别统一描述的一项重要标准。
该标准将在空间环境地基观测数据的传输汇交、存储管理、检索与共享发布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全国宇航标委会空间环境分技术委员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负责,标准编写过程中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
3
人员。具体组成及任务分工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