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土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要点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地震灾害为例,着重对土木工程抗震现状进
行分析研究,并且结合实际工程事例,阐述土木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要
点,确保土木工程抗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避免结构失去平衡的
情况发生,希望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地震;抗震设计
1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理念
根据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来看,对建筑抗震设计有着
明确的要求,通俗来讲就是“三个标准、两个阶段”[1]。其中,三个
标准是指,对于小型地震,建筑物不会出现破坏;对于重型地震,建
筑物可以进行修复;对于大型地震,建筑物不会出现坍塌,两个阶段
是指,当地震强度小于该地区抗震防裂的标准时,建筑结构会发生弹
性变形,但是并不影响其正常使用,这就说明在地震的条件下,建筑
结构的弹性变形范围在允许变形的数值范围内;而当地震强度靠近该
地区抗震设裂标准时,此时的建筑结构会逐渐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
建筑物就会出现严重的损坏,经过合理维修后,再次投入建筑工程项
目中。
2土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要点
2.1选择合理的建筑工程体系。要想实现建筑整体协调性的提升,
1
必须要求设计人员选择合理的工程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
提升建筑体系的稳定性,其次是考虑建筑体系的适应性,在达到建筑
物弹性改变的基础上,确保建筑物能够更好的抵挡地震灾害所带来的
巨大冲击力。在土木工程抗震设计中,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设计人员
要在建筑物的内部安插合理的隔离装置,可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如果发生地震,冲击力会沿着建筑物从下到上进行传递,这就对土木
工程的结构平稳性造成较大影响,而将隔离装置安插在建筑物的内部,
可以有效抑制地震冲击力的传递过程。这种方法在高层建筑物中运用
较少,多适用于多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2]。此外,设计人员要结合地
基的内在结构性质,合理选择地基的型号,在有些高层建筑或者是超
高层建筑工程中,限于其地下管线过多,分布的范围又比较广,这就
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管线的与工作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在确保地基内部
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避免地震事故
频繁发生。同时,设计人员也要做好土木工程的平面设置工作,因为
高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整体的格局也不一样,设计者要根据工程的
力学特性,预算出运转刚度,并严格按照楼层结构进行水平位移。2.2
适当提升建筑物抗震设计等级。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如果设计的抗震
等级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抗震的性能,因此,为了能够有效
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结构设计者要适当合理的提高抗震设
2
计等级,避免工程形态出现扭曲、变形以及凹陷等情况。比如,在一
些高层建筑的工程中,结构设计者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进行全
方位分析,根据工程的刚度,准确计算出工程结构发生位移的数据,
且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者还要对建筑的形态进行不断规整,
遵守有关的建筑规范,对建筑工程刚度实行有效判断,确保建筑物的
扭转位移保持在1.1到1.3之间。此外,剪力墙和简体梁之间要遵循
以下要求:第一,当建筑物的跨高比例不超过2时,需进行配置交叉
暗撑,第二,当跨高比例不超过1时,可以进行交叉暗撑。地震灾害
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地壳运行,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内部的结构更具
有合理性,设计人员要仔细分析区域的地质勘查数据,并且结合区域
的地质环境特征,准确无误的判断出地壳运行的趋势,探究地震方。
此外,要保证建筑工程内部结构格局和地震的方向是处于垂直状态的,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土木工程项目的不利影响。2.3加强对建筑
结构分配的设计。要想实现建筑工程抗震性得到有效提升,设计者就
要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行合理分配,促使土木工程结构更加稳定,促
进建筑物结构不断平衡。在建筑工程设计初期,设计者要结合实际的
工程情况,从全方位进行考虑,保证建筑物的各个内部结构具有极强
的延伸性能,还可以提升抗剪性能。同时,选择塑性变形结构,对于
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土木工程建
3
筑物的梁、柱节点方面,为了更好的提升其抗震性能,设计者要充分
考虑到钢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重视钢筋的承受程度和延伸性能验
视工作。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建设银行收入证明模版.doc
- 3—危险化学品—【实施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doc
- 第九课 坚持依宪治国(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精品实用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docx VIP
- 轴流式水轮机毕业设计.doc VIP
- L13S2 给水工程标准图集.pdf
-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课件:6第六章: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ppt
- DeepSeek系列-提示词工程和落地场景.pptx VIP
- 2025丽水缙云县人武部综合保障中心招聘机关辅助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ppt VIP
- 房地产贷款申请.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