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烧结法在不同烧结温度(700~1000℃)下制备(MgCoNiCuZn)O高熵氧化物陶瓷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Inconel718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陶瓷涂层,研究了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900,1000℃烧结温度下均合成了具有单一岩盐相结构的(MgCoNiCuZn)O高熵氧化物陶瓷粉体;用这2种温度烧结陶瓷粉体制备的陶瓷涂层的硬度为5.42~5.94GPa,结合强度为45.4~48.5MPa,用1000℃烧结粉体制备的陶瓷涂层的结合强度和硬度较高。陶瓷涂层与氧化铝球对磨时的摩擦因数为0.59~0.69,磨损率为2.59×10-5~4.13×10-5mm3·N-1·m-1,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用1000℃烧结粉体制备的陶瓷涂层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较低,磨损表面犁沟细而浅,剥落坑小而少。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试样制备
???试验原料为纯度为99.5%的MgO粉体、NiO粉体、CuO粉体、ZnO粉体和纯度为99.5%的CoO粉体。按照金属元素原子比1∶1∶1∶1∶1称取上述5种氧化物粉体,放入行星式球磨机中,以酒精为介质进行湿法球磨混合,球料质量比为8∶1,球磨时间为12h,转速为300r·min-1。将混合好的粉末烘干后装入坩埚,放入马弗炉中进行高温固相反应烧结,烧结温度分别为700,800,900,1000℃,保温时间为12h。保温结束后在空气中快速冷却,再进行机械破碎和研磨过筛,得到(MgCoNiCuZn)O陶瓷粉体。
??以尺寸?25.4mm×8mm的Inconel718合金为基体材料,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喷砂和乙醇超声清洗处理。为了降低陶瓷涂层和基体之间因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残余应力并增加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先在基体上喷涂一层厚度约为120μm的铝包镍(Ni0.95Al0.05)黏结层。喷涂前在70℃下对Ni0.95Al0.05黏结层粉体和陶瓷粉体进行12h烘干处理。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机在Inconel718合金基体上先后喷涂Ni0.95Al0.05黏结层和(MgCoNiCuZn)O高熵氧化物陶瓷涂层,主气为氩气,次气为氢气,具体的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大气等离子喷涂黏结层和陶瓷涂层的工艺参数
1.2试验方法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散射仪(Raman)对原料粉体、高熵氧化物陶瓷粉体和涂层表面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附带的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对高熵氧化物陶瓷粉末和涂层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分析。利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陶瓷涂层10个尺寸为500μm×500μm的截面进行孔隙率统计。采用显微硬度计对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按照ASTMC633-01标准测试了陶瓷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拉伸速度为0.5mm·min-1。
???采用旋转式摩擦试验机对陶瓷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试验前依次使用400#,800#,1200#,1500#砂纸对涂层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并用无水乙醇清洗表面,采用直径为6mm的氧化铝球作为对磨球,试验时对磨球的摩擦线速度为0.26m·s-1,试验时间为3600s,对磨球的旋转半径为5mm,载荷分别为5,10,15N。摩擦因数由试验机自动记录,取测试稳定阶段摩擦因数的平均值为试验值,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3次试验。采用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采集磨痕横截面面积,计算涂层磨损率W,计算公式为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
???由图1可以得到,MgO粉体、CoO粉体和NiO粉体为岩盐相结构,CuO粉体为黑铜矿结构,ZnO粉体为纤锌矿结构。虽然CuO和ZnO不是岩盐相结构,但CuO在22kJ·mol-1吉布斯自由能下可由黑铜矿结构转变为岩盐相结构,ZnO在25kJ·mol-1吉布斯自由能下可由纤锌矿结构转变为岩盐相结构。
???由图2可以看出,5种原料在球磨混合后均保持了各自的XRD特征峰,说明在球磨过程中物相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烧结温度为700℃时,分别在37°,43°,62°,74°,78°附近出现了高熵氧化物(MgCoNiCuZn)O(111),(200),(220),(311)和(222)5个晶面的衍射峰。当烧结温度升高到800℃时,纤锌矿结构ZnO逐渐固溶到岩盐相结构中,部分黑铜矿结构CuO也开始固溶到岩盐相结构中。当烧结温度继续升高到900℃时,CuO完全固溶到岩盐相结构中,此时形成了具有单一岩盐相结构的(MgCoNiCuZn)O高熵氧化物。CuO比ZnO转变为岩盐相需要的吉布斯自由能少,却比ZnO迟固溶进岩盐相结构中,这是因为Cu—O八面体结构复杂,需要克服额外的能量势垒。与900℃烧结温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