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曾获诺贝尔奖的“额前叶切除术”为何被列为禁术?.pdf

曾获诺贝尔奖的“额前叶切除术”为何被列为禁术?.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曾获诺贝尔奖的“额前叶切除术”为何被列为禁术?

20世纪医学史上,额前叶切除术(Lobotomy)曾被视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革

命性突破”,其发明者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AntónioEgasMoniz)更

因此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这项技术因滥用和不可逆的副

作用,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被全球多数国家禁止,成为医学伦理与科学探索冲

突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社会背景、科学反思等角度,剖析这一争议性手术的兴

衰历程。

一、额前叶切除术的发明背景:从探索到诺奖

1.早期脑外科手术的尝试

19世纪末,随着神经解剖学的发展,医学界开始探索通过手术干预大脑治

疗精神疾病。1888年,瑞士医生戈特利布·伯克哈特(GottliebBurckhardt)

对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脑叶切除手术,2名患者死亡,其余出现行为抑制,

但因伦理争议被叫停。

2.莫尼兹的“灵感”与首次人体试验

1935年,葡萄牙神经学家莫尼兹在伦敦神经学大会上受到启发:耶鲁大学

学者切除黑猩猩前额叶后,其攻击性行为消失。同年11月12日,莫尼兹指导助

手对一名抑郁症患者实施首例额前叶白质切断术,通过颅骨钻孔注入酒精破坏神

经纤维。1936年,他改进工具为“脑白质切断器”,并宣称手术成功率达70%。

3.诺贝尔奖的推动效应

1949年,莫尼兹因“发现前额叶白质切断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获诺

贝尔奖,引发全球关注。这一荣誉加速了手术推广,截至1951年,全球已有超

18,000例记录。

二、技术推广与滥用:从“希望”到灾难

1.手术原理与操作演变

前额叶负责高级认知、情绪调节与决策功能。手术通过切断其与大脑其他区域的

神经连接,抑制患者的攻击性或焦虑。早期采用开颅钻孔,1945年美国医生沃

尔特·弗里曼(WalterFreeman)发明“冰锥疗法”:经眼眶插入器械搅动脑组

织,10分钟即可完成,无需严格消毒。

2.适应症泛化与社会滥用

手术最初针对重症精神病患者,但迅速被滥用于“行为矫正”:非精神病

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罪犯、同性恋者甚至头痛患者被强制手术;典型案例:

194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之妹罗斯玛丽因智力障碍接受手术,术后智商降至2

岁水平,终身需护理;数据统计:1936-1950年代,美国实施4万-5万例,全

球累计约30万例。

三、科学否定与伦理争议

1、不可逆的副作用暴露

认知与人格损害:患者普遍出现情感淡漠、智力下降、丧失自主性,如一名

母亲描述术后女儿:“她的身体还在,灵魂却消失了”;死亡率与失败率:英

国1942-1954年数据显示,4%患者术后死亡,25%无改善,仅41%“有效”——

而63%的精神疾病本可自愈。

2、神经科学的进步与药物替代

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问世,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缓解症

状,副作用远小于手术。同时,脑功能研究证实前额叶对人格的核心作用,手术

的盲目性被彻底批判。

3、伦理反思与立法禁止

知情同意缺失:多数患者未被告知风险,甚至被强迫手术;

人权批判:1950年苏联以“反人性”率先禁止,1970年代全球多数国家立

法废止。

四、历史教训:科学、伦理与社会的平衡

1、科学验证的必要性

诺奖委员会未充分评估长期副作用,仅凭短期疗效颁奖,凸显早期医学研究

的局限性。

2、医学伦理的核心地位

手术滥用反映对患者自主权的忽视。现代医学强调“知情同意”与“最小伤

害原则”,任何技术需以患者福祉为终极目标。

3.技术应用的审慎性

额叶切除术的兴衰警示:医疗技术需与社会需求、科学认知同步,避免将复

杂问题简单化。

额前叶切除术的悲剧源于科学探索的激进与伦理监管的缺失。它虽短暂点亮

精神病治疗的“希望”,却以数万人的终生残疾为代价。这一历史提醒我们:医

学进步必须与人文关怀并重,唯有尊重生命尊严,方能实现真正的技术造福。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