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承载/吸波格栅结构设计及性能表征
摘要
微波吸收材料是一类用于吸收微波(波长在1毫米到1米之间)能量的材料,其能
够将微波中的电磁能转换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并耗散。微波吸收材料主要应用于航
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而日益复杂的服役条件不仅要求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同时也对其力学性能与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提
升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和拓展吸波带宽方面,较少关注其力学性能。因此,研究兼具良
好吸波性能、力学性能与环境适应性的吸波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玻璃纤维增强复
合材料是一种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轻质耐腐蚀材料,由于其成本低、易于供应以及设
计和加工灵活性的特点,已被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因此,本文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与
短切碳毡材料相结合,采用直壁格栅结构的力学框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复合材料承载
/吸波格栅结构。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与力学性能,并能在复杂环境下长期服役,
有望应用于船舶通风口等部位以解决其隐身问题。
本文将轻质复合材料结构与吸波材料设计方法相结合,以最优的吸波与承载性能为
目标,以优化算法为手段得到了复合材料承载/吸波格栅结构的尺寸及材料参数,并采用
热压及嵌锁组装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制备。首先通过波导法及多层媒介理论对碳毡吸波材
料的等效介电性能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短切纤维含量、不同纤维排列方向、不
同铺层厚度对碳毡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并通过短梁剪切试验探讨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层合板夹杂不同碳粘材料前后的层间剪切性能,相比夹杂传统电阻膜材料,夹杂碳毡材
料对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根据截止频率及栅瓣效应理论确定格栅结构尺寸范围,
以保证格栅结构的实际应用性能。
本文对复合材料承载/吸波格栅结构的面外压缩性能进行了仿真与表征,研究了密
度对结构面外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格栅结构密度的提升,其失效模式由屈
曲失效转变为压缩断裂失效,在密度为0.407g/cm3时,结构的最大比强度达到
322
97.7×10m/s,具有很好的面外压缩性能。
本文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及材料属性对复合材料承载/吸波格栅结构吸波性能的影
响,并基于等效传输线理论对其规律进行分析;表征了典型结构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
在8~18GHz频段内,结构在TE极化下的平均反射率为-14.14dB,最低反射率为-17.53
dB,平均吸收率可达96.2%,-10dB吸波频段覆盖X及Ku波段;TM极化下平均反射
率为-13.91dB,最低反射率为-19.6dB,平均吸收率可达95.9%,-10dB吸波带宽覆盖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17~18GHz。同时,本文测试了结构的RCS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金属格栅网,
该结构可有效抑制镜面反射,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
关键词:吸波格栅结构;复合材料;电磁隐身;面外压缩性能
复合材料承载/吸波格栅结构设计及性能表征
Abstract
Microwaveabsorbingmaterials(MAMs)areutilizedtoabsorbmicrowaveenergywithin
thewavelengthrangeof1millimeterto1meter,convertingelectromagneticenergyinthe
microwavespectrumintothermalorotherformsofenergyfordissipation.MAMsfindprimary
applicationinaerospaceandnavalfields,whereincreasinglycomplexserviceconditions
necessitatenotonlysuperiorabsorptionperformancebutalsoheightenedmechanicalproperties
andenv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