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曲的音乐特色开题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谈古筝曲的音乐特色开题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谈古筝曲的音乐特色开题报告

摘要: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从音乐特色的角度,对古筝曲进行探讨。通过对古筝曲的旋律、节奏、和声、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古筝曲的音乐特色,旨在为古筝音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介绍了古筝的历史与发展,然后分析了古筝曲的旋律特点,接着探讨了古筝曲的节奏与和声,最后分析了古筝的演奏技巧及其对音乐特色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古筝音乐的发展,提高古筝演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古筝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音乐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本文以古筝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特色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古筝音乐的艺术魅力。首先,通过对古筝历史与发展的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分析古筝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揭示其音乐特色。最后,探讨古筝演奏技巧及其对音乐特色的影响,以期为古筝音乐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古筝的历史与发展

1.1古筝的起源与演变

(1)古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中国,其历史比其他许多中国传统乐器更为悠久。据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古筝形制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当时的古筝有13根弦,被称为“十三弦筝”。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的形制和演奏技术不断演变。到了汉代,古筝的弦数增加到了15根,演奏技巧也更加丰富。唐代是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当时的古筝弦数达到了25根,并出现了多种演奏技法,如滑音、颤音等。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曾创作了《胡笳十八拍》,其中就有古筝的独奏部分,这反映了当时古筝演奏的成熟程度。

(2)宋代时期,古筝的形制和演奏技法进一步发展。宋代古筝的弦数达到了21根,并出现了“十段锦”等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一时期的古筝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在音乐表现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宋代还出现了“筝谱”,如《筝谱新编》等,这些筝谱对后世古筝的演奏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时期,古筝的形制逐渐固定,弦数稳定在21根,并形成了以“南筝”和“北筝”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南筝以柔和、细腻的音色著称,而北筝则以刚劲、激昂的音色见长。

(3)清代至近现代,古筝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古筝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作品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如著名古筝演奏家杨荫楼,他在演奏技法上进行了创新,如“双音”、“三音”等,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此外,近现代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层出不穷,如《梁祝》、《战马》等,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古筝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中叶,古筝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古筝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影响

(1)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筝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还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唐代,古筝更是达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唐代宫廷中设有“筝部”,专门负责演奏古筝音乐。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创作与古筝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就有“弹筝者,如清泉石上流,声声入耳,令人忘忧”的描述。这一时期,古筝曲目丰富,演奏技巧高超,对后世古筝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在宋代,古筝音乐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古筝逐渐走进民间,成为民间音乐的重要乐器。据《宋史·乐志》记载,宋代宫廷中设有“教坊”,专门负责教授民间音乐。其中,古筝的演奏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普及。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如马远、赵师秀等。他们的演奏技艺和创作作品,对古筝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宋代还出现了大量古筝音乐作品,如《胡笳十八拍》、《高山流水》等,这些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古筝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进入明清时期,古筝音乐在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古筝演奏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南筝”和“北筝”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南筝以柔美、细腻的音色著称,北筝则以刚劲、激昂的音色见长。这一时期,古筝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如《梁祝》、《战马》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古筝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明清时期的古筝音乐还广泛应用于戏曲、曲艺等领域,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