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01B15
备案号:27244-2010
四川
DB51
省地方标准
DB51/T1035-2010
油菜抗菌核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Ruleoffield-resistanceidentificationfor
S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onoilseedrape
2010-02-10发布2010-0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035-201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病圃设置 1
5接种 2
6病情调查 2
7抗病性评价 2
附录A 3
附录B 4
II
DB51/T1035-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帆、刘勇、曾正宜、周西全、刘世公。
1
DB51/T1035-2010
油菜抗菌核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RuleofField-ResistanceIdentificationforS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onOilseedRape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油菜菌核病田间鉴定的技术规程,即病圃设置、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油菜品种(系)对菌核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QBT/T89—2003无公害油菜生产技术规程ISBN/S1676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人工接种鉴定ArtificialInoculationIdentification
按一定量接种人工繁殖或收集的病原物,仿照自然情况,创造发病条件,根据接种对象抗性表现和发病程度确定供试品种抗性级别的一种方法。
3.1
田间鉴定FieldIdentification
油菜品种(系)种植在病区的试验地,在油菜成熟期对各个参鉴品种(系)发病程度进行调查,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经结果分析确定各个油菜品种(系)的相对抗性水平。
3.2
对照品种ControlVariety
为了保证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减少年份间和环境条件的差异,选择抗性水平较好且抗性表现稳定的品种作为抗性鉴定试验的对照品种。
4.病圃设置
按ISBN/S1676农作物抗病虫性鉴定方法进行病圃设置,选择四川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油菜菌核
病常发病区;病圃要求平坦方正、土质肥力均匀、地势低湿、排灌方便,利于菌核病发病的田块。4.1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设置
每小区面积为3.3mx1m,参鉴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参鉴品种(系)种植3行,行窝距0.33mx0.33m,每行种植10穴,每穴双株,重复3次,每组品种种植1组对照品种。
2
DB51/T1035-2010
4.2对照品种的选择
以抗病性较好的对照品种作为田间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种,以各参鉴品种与对照相比的相对抗性来判定各参鉴材料的相对抗性。
4.3栽培技术及管理
按GB4285-1989及QBT/T89—2003的要求进行。施肥时应增施氮肥,达到苗齐、苗壮、枝叶繁茂利于发病;直播比当地大田最适播种期提前10-20天,油菜整个生长期不得使
用任何杀菌剂。
5.接种
5.1接种体的制备
所用菌源采自上年油菜茎内菌核,在PDA培养基上经培养长出菌丝后扩大培养,至菌丝长满90mm培养皿。将三皿长满菌丝的PDA培养基切碎与切细的大白菜(BrassicarapaL.ChinensisGroup)叶400g充分混匀后制成1小区的接种体。
5.2接种方法
将接种体均匀撒在油菜植株叶片上,适量喷水,保持油菜中、下部湿度达85%左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1T 1147-2010 柳杉种子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51T 1145-2010 山苍子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51T 1141-2010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docx
- DB51T 1139-2010 华鲮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docx
- DB51T 1135-2010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docx
- DB51T 1132-2010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 .docx
- DB51T 1129-2010 华鲮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docx
- DB51T 1126-2010 白乌鳢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 .docx
- DB51T 1123-2010 重口裂腹鱼养殖技术规范 食用鱼.docx
- DB51T 1120-2010 甘薯刮磨粗制淀粉设备.docx
- DB51T 1034-2010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docx
- DB51T 1033-2010 常规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docx
- DB51T 1032-2010 黄丝郁金生产技术规程 .docx
- DB51T 1031-2010 茶叶中稀土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docx
- DB51T 1029-2010 丰水梨生产技术规程 .docx
- DB51T 1028-2010 长根菇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51T 1027-2010 出口姬菇菌种 .docx
- DB51T 1026-2010 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感官品质鉴评规范.docx
- DB51T 1025-2010 温、光敏型“两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田间检验规程.docx
- DB51T 1022-2010 辣椒抗疫病性室外盆栽人工鉴定技术规程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