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背景:正大五年(1228)十月,元好问母亲逝世,按当时礼俗,元好问从河南内乡县令的任上,辞官服丧,家居内乡白鹿原,当时三十九岁。这种闲居生活一直过了一年半,到正大七年(1230)春天,金国北面的蒙古军加紧迸逼。地处南北交通孔道的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也受到南宋的不断袭扰。为了加强防务,邓州守将移刺瑗聘请他出来担任幕职。元好问有感于家国之难,接到文书后,星夜兼程,向邓州进发。邓州在内乡南面,路途并不远,大约朝发可以夕至,本诗即作于赴邓途中。;这首诗的明显特点,是在结构上的深折顿挫,开合变化,而又文气跌宕,流转自然。首句“幕府文书鸟羽轻”,单刀直入,表达赴邓原因,起势极为迅捷。“幕府”,古时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因而把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为幕府,这里是指邓州州府。“鸟羽轻”,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类似后来的“鸡毛信”,表示紧急;二是指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已经暗含不得不急赴之意。第二句即紧承首句,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具体描写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敝裘赢马月三更”,诗人穿着破皮袄,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光下赶路。这一句用了三个名词性的词组,而不用关联词,巧妙地构成了一幅清冷而略带凄凉的画图,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诗句中的自然意象和人事意象,显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的自然融合,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接着,作者把笔锋收回,第二联进行内心的自我省察:“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未能免俗”,是借用古人成语。据《世说新语·任诞》载,阮成家贫,七月七日,富人在庭中晒衣,皆纱罗锦绮,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裤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里,诗人用此,有自我解嘲之意。全句意思是说:我未能免俗,所以应聘出来做官;但是,自己对此也感到可笑啊。“岂不怀归”,是用《诗经·小雅·出车》中的诗句:“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十分贴切。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啊,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赶路。看来,当时元好问之应聘到邓州,从个人角度说,是并不很情愿的,但由于官府催得很紧,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这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为了表现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两旬中各自有一次转折,而出句与对句之间,又用“未能”、“岂不”两对虚词作为转接,使人如行山中,路转峰回,景象无穷,极尽曲折变化之妙。;第三联写景,“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十里池塘中,一群群鸭子正在拍水嬉戏,高声鸣叫,一片热闹景象。整个川原中种植的桑树和柘树,平展在晚烟之中,仍然是一派美好景色。这当中,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另一方面,在行进中不知不觉薄暮来临,看到田间的农夫已纷纷归家,而自己还fl,fb道途,也流露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这样,从第三联的意思中,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最后一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意谓,我此生只应终老田间,是谁叫朝廷的春官识得我的姓名呢?春官,《周丰盼:“春官宗伯。”春官为礼官,掌典礼,后世因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礼部掌贡举之职,故诗云“春官识姓名”,即谓有人举荐自己。这最后一联与前面相照应,补足了第二联的意思,明白地道出了自己希望终老田园,不愿出来做官的想法。然而,作者又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并非真的要息隐田园,他的以国家为念的思想,其实是战胜了个人意愿的,只是有些矛盾罢了。全诗围绕这种矛盾的复杂心情,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虽转折变化而又一气流转,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陈浊斋先生在《元好问诗选》中说:这首“诗歌的风格颇似北宋之作”。极为中肯。元好问的诗主要是学杜甫,但受北宋苏轼、黄庭坚的影响也较深。宋诗不仅继承唐诗传统,并且自出机杼,有所开展。首先在谋篇布局的法度上,更为严密。本诗的曲折变化,已如前所述。另外,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是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表达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其次,宋诗在用典、对偶、炼字等方面,更趋于精严。本诗用了不少典故,而且都用得不着痕迹,十分自然,收到了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其中第二联,诚如陈浊斋先生所说:“两句多用虚字,乍看来不似对句,而其实那么字字精切,这种散文化的句法,极见作者的功力。须仔细寻味,不可轻轻放过。”诗中一些形容词、动词的使用,也都经过了精心锤炼,如“轻”、“闹”、“平”等字,下得准确而又生动。总之,本诗在学习宋诗风格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显得峻峭而不硬涩,颇具流转自然的特色,深折而不晦暗,富有清新明朗的气息。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