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临床操作技能指导实施指引(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2024年版).docx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临床操作技能指导实施指引(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2024年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临床操作

技能指导实施指引

(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2024年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专业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指导是指导医师从临床情境出发,组织安排住院医师识别与处理对比剂不良反应并予以指导,以培养住院医师独立准确识别对比剂不良反应、作出相应决策及处理各种不良反应能力的教学活动。

目的

巩固和拓展住院医师在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准确判断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提升住院医师针对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识别与评估能力、实践能力及操作规范水平,使其能够掌握成人与儿童抢救药物的剂量与注射方式。

培养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

形式

因临床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偶然性,该项教学活动一般采用模拟教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正在发生的对比剂不良反应时,若各方面情况允许,可随时组织教学。指导医师根据住院医师的年资、临床工作表现、培训记录及是

否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等,确定本次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4种.

示教模式(指导医师操作,住院医师观摩):通过指导医师对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的示范、讲解及互动,提高住院医师对于该项操作的认知。适用于对该操作技能过程尚缺乏基本认识的低年资住院医师。推荐采用“一对多”形式。

带教模式(指导医师主操作,住院医师做助手):指导医师负责整个技能的操作过程,安排住院医师参与技能的部分操作并予以指导。适用于对于对比剂不良反应与处理具备一定基础、但尚不能确保操作安全和质量的住院医师。可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建议每名住院医师至少参与一轮带教模式学习。

协助模式(住院医师主操作,指导医师做助手):以住院医师为主进行操作,指导医师在旁指导,以确保操作质量和患者安全。适用于熟悉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流程并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住院医师。推荐采用“一对一”形式。建议每名住院医师至少参与一轮协助模式学习。

应急演练模式(住院医师执行,指导医师指导):住院医师根据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应急抢救预案,分配不同角色进行应急演练,完成全部流程。指导医师履行观察和督导责任,对住院医师不足之处予以反馈。适用于熟悉该操

作流程并具备一定实践基础或能够独立完成该操作的住院医师。推荐采用“一对多”形式。

内容

指导医师针对住院医师在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教学目标,开展贯穿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全流程的教学指导。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

现“以住院医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组织安排

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培训应从以下主要方面做

好组织安排:制订教学计划,重视教案撰写,加强组织管理,强调培训纪律,统一实施程序,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督导评估。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培训应定期举行,每季度至少1次;必须包含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1次。

准备

指导医师的准备

指导医师应重视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的培训,针对住院医师的实际能力模拟适合类型的对比剂不良反应场景进行教学活动。

指导医师应明确本次对比剂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具体要求、重点和难点。

指导医师在教学前要告知住院医师参与的模式和要求。

住院医师的准备

住院医师应充分了解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不良反应:对比剂注射后1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①轻度不良反应: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结膜炎、鼻炎、恶心、呕吐、全身发热、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②中度不良反应:严重呕吐、明显的荨麻疹、面部水肿、咳嗽、呼吸困难、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③重度不良反应:喉头水肿、惊厥、震颤、抽搐、意识丧失、休克等,甚至死亡或其他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迟发性不良反应:对比剂注射后1小时至1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可出现各种迟发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水肿、骨骼肌肉疼痛、发热等,但许多症状未必与对比剂直接相关,临床须注意鉴别。与其他药疹类

似的皮肤反应是真正的迟发性不良反应,通常为轻度至中度,且为自限性。

晚迟发性不良反应:通常在对比剂注射1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偶见于未经治疗的Graves病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年老和(或)缺碘者]。

住院医师应充分了解各种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基本处理原则

恶心/呕吐

一过性的:支持疗法;

重度的、持续时间长的:应考虑适当的止吐药物。

荨麻疹

散发的、一过性的:包括观察在内的支持性治疗。

散发的、持续时间长的:应考虑适当的组胺H1受体阻滞剂肌肉内或静脉内注射。注意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嗜睡和(或)低血压。

严重的:考虑使用肾上腺素(1:1000)。成人:0.1~0.3mL(0.1~0.3mg)肌肉注射。

儿童:6~12岁儿童注射成人剂量的

文档评论(0)

资料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