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拿捏了营销,也被营销套住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椰树拿捏了营销,也被营销套住了

但是平台和监管就不稳定了,在10月8日的直播中,平台掐着点封禁了直播间,监管部门也表示自己收到了举报,正在研究处理方案。只有椰树集团还“一脸迷糊”地跟媒体说:啊?我不清楚啊,直播只是展示产品,网友的评价我们不知道。

椰树的营销确实难以评价,有人认为这是打擦边球的低俗营销,有人认为这是把营销给玩明白了。这就需要看我们对品牌认知的角度了。

对大部分品牌来说,营销的意义在于包装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品牌看起来越高级越好,最好是能升维到金字塔的顶端,跟阶级挂钩,既能被消费者认可,还能赚取到溢价。

就像各路奢侈品、BBA(奔驰、宝马、奥迪),就是把品牌塑造成行业的头部,再通过和人群阶层挂钩,你一看我开的奔驰,就知道我是“尊贵的奔驰车主”;你一看我用的都是LV、爱马仕,就感觉我这个人看起来不简单。

一些奢侈品品牌,一边不断提高自己的品牌调性,一会儿是皇室,一会儿是成功人士,想尽办法把自己宣传成行业最厉害的品牌,给顾客提供情绪价值。另一边还会人为地制造购买难度,目的就是制造稀缺性:维持一个高的利润率,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买单,拿到溢价。

这是大部分品牌的逻辑,无数品牌会在向上升维的过程中打得头破血流,最终只有少数几个品牌能够真正站在行业顶端。

还有一种品牌的逻辑就比较特殊了,它就是椰树的品牌逻辑,向下降维,向行业纵深发展,跟品类钩挂。具体怎么说呢?

我们知道,食品饮料对于大众消费来说,属于非刚需的大众消费品,我今天高兴可以喝好几瓶饮料,也可能后面一周我都自己烧水喝。所以对于品牌来说,那就得想办法脱颖而出,让消费者记住自己。

第一种就是向上升维,比如说茅台,出厂价980元,卖你2000元,你会觉得自己赚了;卖你3000元,你觉得自己不亏;要是980元卖你,你反而会觉得自己买到假货了。这是因为茅台把自己塑造成了“国酒”,是一种酒文化,喝茅台不仅是懂酒,还是身份的象征,当然,这中间也是有着机缘巧合在里面,别人模仿不来。

第二种就是向下降维,这是一种更极端的品牌路线,比如说椰树和可口可乐。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属于一个细分领域,可乐是碳酸饮料,椰树是椰汁饮料,而且它们本身就已经是行业的头部品牌,特征是有自己的秘方或者是完善的供应链和原材料优势。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给竞争对手出难题,你想要卖得比可口可乐还贵,那都是碳酸饮料,消费者凭什么买你,不买可乐?

你要卖得比可口可乐还便宜,那又比不过可口可乐在供应链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那要卖得跟可口可乐一个价呢?那你问经销商愿意去分销你的品牌吗?不一定,经销商宁愿去分销可口可乐,因为人家牌子大,销量有保证。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在碳酸饮料这个细分领域,除了同一个时代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3元的定价杀死了其他竞争对手,即使有其他品牌,也都跟可口可乐这个母公司离不开关系。

因为3元的定价,可口可乐的品牌和成本优势才是最大的,要是可口可乐涨价到10元,那留下的竞争空间就很大了。但是可口可乐就是不涨价,虽然单品利润率很低,架不住整个细分市场大部分都是人家的,薄利多销也能赚钱。所以,我们看今天的饮料品牌,大多数都绕过了碳酸饮料,从其他品类参与竞争。对椰树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任何事都有双刃剑,椰树用营销拿捏了椰汁这个细分品类,但也被自己的营销套住了。

那从这一点上看,椰树的口味虽然很好,但在营销上依然没有多大的长进,它明明可以做得更好,遵循用户的喜好开拓新市场,却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了在一个品类做到死。

跟瑞幸的联名产品已经证明,椰子完全可以适用于新咖啡、新茶饮这些赛道,在TOB业务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椰子水这个新品类的火热,也证明了椰汁可以有更多面向C端的新品类。

所以椰树不是不能改,不是不能用一个子品牌去进行品类的延伸,或者是去进行数字化转型,真正去做好自己的线上渠道。到现在,椰树一个主要TOC的品牌甚至连自己的淘宝官方旗舰店都没有,我甚至都怀疑椰树有没有品牌部。

对于现在火热的短视频直播,椰树其实也没有真正利用好,还是搞着老一套的营销。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或者说是椰树这种传统家族企业的一种局限性。也许人家想的就是在一个市场里吃饱就足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仁行,ID:shanrenxing-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