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题库带解析附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VIP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题库带解析附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精品《人文科技常识》题库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文科技常识》题库带解析附参考答案【综合卷】

第I部分单选题(50题)

1.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早期著名青铜乐器。

【题目解析】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处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而东汉是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明清时期是1368年至1912年,唐宋时期是618年至1279年,后三者在时间上均与曾侯乙编钟所处年代不符。

A:东汉

B:明清

C:战国

D:唐宋

答案:C

2.在当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力量。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言所体现精神的理解,需要判断哪句名言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的是对待知识应持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它与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并无直接关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此句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体现出即使到了人生的晚年,依然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断开拓进取,与题干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力量相契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强调的是做好一件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非体现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指的是在局势危急的关键时刻,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主要凸显的是在艰难困境中坚守气节,未体现开拓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综上,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且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名言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A

3.随意丢弃废电池会导致土壤遭受严重的()。

【题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废电池随意丢弃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类型。白色污染指的是由塑料制品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因为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而不是废电池导致,所以该污染类型不符合要求。碱性污染通常是指排放含碱性物质的废水等导致水体或土壤碱性增强的污染,废电池随意丢弃一般不会造成土壤的碱性污染。碳粉污染主要和碳粉的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泄漏等情况相关,和废电池丢弃关系不大。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当废电池随意丢弃后,这些重金属会逐渐渗出并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危害。综上所述,废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A:碳粉污染

B:碱性污染

C:白色污染

D:重金属污染

答案:D

4.唐朝由昌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是()。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历史中由昌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相关知识。首先看“开元盛世”,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的盛世局面,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并非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再看“安史之乱”,这场战争发生于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期间,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一场政治叛乱。战争持续八年之久,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唐朝的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地方藩镇势力逐渐坐大,唐朝自此由昌盛转向衰弱。接着看“玄武门之变”,它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从而为自己登上皇位扫除障碍,该事件发生在唐朝初期,与唐朝由盛转衰无关。最后看“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事件发生在五代十国之后,与唐朝毫无关联。综上,唐朝由昌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A:安史之乱

B:开元盛世

C:陈桥兵变

D:玄武门之变

答案:A

5.在宋朝,我国首次出现了纸币,这种纸币的名称是()。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出现的我国第一种纸币的名称。在宋朝时期,商业经济高度发达,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金铺是旧时加工和销售金银首饰、货币的店铺,并非纸币,所以不符合题意。金子是一种贵重金属,是实物货币的一种,并非宋朝出现的纸币,不符合题意。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的货币,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符合题意。质子通常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

文档评论(0)

166****2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