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pdfVIP

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卷

历史学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西周时期,宗族内部铸造青铜礼器较为普遍,但也存在为非本族成员铸造青铜礼器的“跨族作器”异例。

西周“跨族作器”基本发生在同姓贵族之间,如应侯为寡居母邦的姑母作器。据此可知,西周()

A.传统宗法秩序发生变异B.青铜铸造技术走向成熟

C.血缘观念渗透日常礼俗D.儒家伦理思想开始形成

2.西周时期,生活在周王畿的人被称为国人,周王畿以外的被称为野人。从春秋开始,允许野人与国人一

同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授田制,野人和大部分国人都从国家获取份地。“国野合一”现象

反映了()

A.政治局势动荡不安B.社会流动重组的加速

C.世卿世禄制的废除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派往北部戍守边疆,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受阻。按

照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于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但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秦律·徭律(前306

年-前217年)》记载:秦朝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征发,只会按照“失期”时间长短遭到斥责或罚款。

这说明()

A.《史记》中的记载不足为信B.出土文献的可信度更高

C.史料发现利于丰富历史认知D.秦朝法律制度非常严苛

4.“处士”指不在朝为官之士人,尤其是受到政府征辟但拒绝应命的“隐逸”名士与儒者,史书中常常记

载“处士”事迹,旌表其高洁品行。表1是学者整理两汉魏晋史书中关于“处士”事迹的记录形式,据

表可知()

表1

书名作者传名

《史记》西汉·司马迁未单独立传

《汉书》东汉·班固未单独立传

《东观汉记》东汉·刘珍等未单独立传

《后汉书》刘宋·范晔“处士传”/逸民传

A.中央政府难以控制地方B.传统儒学观念受到冲击

C.两汉时期较少隐逸处士D.地方社会秩序趋于崩溃

5.图1是陕西出土的唐代三彩杯,它融合了唐三彩材质与花鸟纹纹样,同时又结合了源于西亚地中海区域

的造型与中亚波斯的连珠纹。有学者认为,杯子上的人物可能源于希腊小海神吹海螺的形象。这反映

()

图1

A.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B.高超的手工业生产技术

C.统治阶级热衷外来风格D.异域审美受到普遍欢迎

6.孟速思(畏兀儿人)家族是有元一代的显赫贵族,世代尊荣。图2是孟速思家族三代的婚配对象族

类分布变化示意图,它主要反映元朝时期()

A.封建化进程的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C.民族分布发生改变D.等级观念不断弱化

7.图3为客家人五次迁徙路线示意图,客家人在迁徙中保留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

坑,不忘祖宗声”的训诫。由此可知,客家人()

图3

A.持续不断地向南方迁徙

B.通过语言强化族群认同

C.导致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冲突

D.推动了迁入地生产方式的改变

8.1912年7月,京师图书馆规定“无

论士农工商军界暨女学界,皆得入览”

“惟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

1917年又作出“阅览室设有投函箱,

阅览者如曾见有用图书为本馆所未备

者,希即投函相告,本馆当量财力之

所及,尽先购买”的许诺。上述举措

()

A.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B.推动了国家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