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为国以礼,,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
(3)李密《陈情表》中化用《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魏武子、魏颗父子典故,表达感恩的两句是“,”。
2.(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规定的个人信息权益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但绝不能为了保护个人信息而一味地钳制与约束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是社会的驱动力与发展力,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实现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开发的共赢,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①顺应科技发展
②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③同时立足于个人信息保护作出应对政策
④兼顾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发展
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祉
A.④③①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④⑤③
3.(2分)信息时代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鉴别谣言。下面不是谣言的一项是()
A.回应:为响应市民呼声,武汉部分中小学今年取消了寒暑假。
B.新政:被限制高消费人员不用还款也能正常买机票和高铁票。
C.小心:馒头放在冰箱里冷冻两天,就会长出致癌的黄曲霉素。
D.提醒: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
二、读70分(一)
4.(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发愤之所为作也
黄德海
①无论性情如何,人面对的社会总体情形和思想的普遍状况,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来选择。无法自主决定的外在环境,某种意义上就难免会构成迫害。迫害这个概念从最残忍的类型(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到最温和的类型(如社会排斥),应有尽有。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包括民族意识形态、神话以及象征,要求团结一致、遵守法律以及适应集体思维模式的政治德性,信仰、意见和偏见,民族竞争造成的尚武德性,公民权利习传性的平等,暴君的猜忌,群氓的嫉妒、仇恨和嘲笑。对照以上条件,司马迁几乎具备了一个被迫害者的所有特征。不只是司马迁,一个卓越的人,几乎无往而不生存于迫害之中。当然,并非具备了被迫害特征,迫害就接踵而至,任何迫害的出现,还需要一个触发条件。
②真正让司马迁陷入被迫害泥潭的,是著名的“李陵之祸”。李陵因救援不继,投降匈奴。投降引发了汉武帝的怒火,于是“群臣皆罪陵”。后来,汉武帝了解到李陵败降的原因,心下有了悔意,于是派公孙敖带兵去匈奴接李陵。公孙敖没有完成使命,就谎称李陵在为单于练兵,“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此举彻底堵死了李陵的归汉之路,空留下千古遗恨。
③司马迁在群臣罪陵的情况下,说了几句直率的话:“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从《汉书》的记载看,司马迁对这件事的判断,没有明显失误。并且,虽曾与李陵同为郎中,但司马迁所有的言辞都非出于私情:“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哪里管得了这些,尽管是他主动问的司马迁意见,最终仍然“下迁腐刑”。
④《报任安书》说到这段经历的时候,几乎能够见到司马迁的悲愤之情。入狱后的情形,简直无法描述,“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身遭腐刑之后,更是苦不堪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对一个心气极高的人来说,都是完全无法忍受的耻辱。如此情形下,司马迁能告愬的,差不多也只能是自己心目中的先贤: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⑤《太史公自序》中也有相似的一段,可见司马迁对这说法的重视,但较真起来,上面的列举很多算不上事实。即便著者有争议的《周易》暂且不论,“仲尼厄而作《春秋》”就跟《史记》本身的记载不符(史公于《孔子世家》《儒林传》序,言作于获麟之岁。此又言作于厄陈蔡之年),显然有点自相矛盾。屈原写《离骚》的时间,同样跟《屈原列传》的记载不一致。后面罗列的,也是有问题的居多。《国语》久已被认为非左丘明所作,《吕览》始于吕不韦迁蜀之前,韩非写《说难》也早于囚秦之时,《诗三百》中的圣贤发愤之作,恐怕远远不到“大底”的程度。
⑥只不过,司马迁写下这些,可能并非强调因果,而是表达强烈的情绪,一一推求,易失于刻舟求剑。更何况,这里还牵扯到对文句的理解。无论以上种种列举是否为真,司马迁要表达的“发愤”之义,都不会受到影响。司马迁之前,虽然已有屈原《惜诵》中的“发愤以抒情”,但
文档评论(0)